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1 绪论 | 第13-62页 |
1.1 引言 | 第13-14页 |
1.2 电催化反应概述 | 第14-18页 |
1.2.1 析氧反应介绍 | 第14-15页 |
1.2.2 析氢反应介绍 | 第15-17页 |
1.2.3 氧还原反应介绍 | 第17-18页 |
1.2.4 催化剂的设计原则 | 第18页 |
1.3 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概述 | 第18-44页 |
1.3.1 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结构特点 | 第19-21页 |
1.3.2 基于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设计合成纳米催化剂 | 第21-32页 |
1.3.3 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衍生纳米材料的电催化研究进展 | 第32-44页 |
1.4 本论文研究目的和主要内容 | 第44-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62页 |
2 杂原子掺杂NiFe基纳米立方体制备及析氧性能研究 | 第62-93页 |
2.1 引言 | 第62-63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63-68页 |
2.2.1 实验材料与试剂 | 第63-64页 |
2.2.2 实验仪器与设备 | 第64页 |
2.2.3 催化剂制备 | 第64-65页 |
2.2.4 催化剂物理表征 | 第65-67页 |
2.2.5 电化学性能测试 | 第67-68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68-86页 |
2.3.1 NiFe-PBA的结构形貌探究 | 第68-70页 |
2.3.2 杂原子掺杂NiFe基立方体的结构形貌探究 | 第70-77页 |
2.3.3 电化学性能探究 | 第77-86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86-87页 |
参考文献 | 第87-93页 |
3 三元Ni-Fe-P多孔纳米立方体制备及电解水性能研究 | 第93-112页 |
3.1 引言 | 第93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93-95页 |
3.2.1 实验材料与试剂 | 第93-94页 |
3.2.2 催化剂制备 | 第94-95页 |
3.2.3 电化学性能测试 | 第95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95-107页 |
3.3.1 Ni-Fe-P的结构形貌探究 | 第95-102页 |
3.3.2 电化学性能探究 | 第102-107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107-109页 |
参考文献 | 第109-112页 |
4 泡沫镍负载Ni-Fe-P纳米片制备及电解水性能研究 | 第112-138页 |
4.1 引言 | 第112-113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113-115页 |
4.2.1 实验材料与试剂 | 第113页 |
4.2.2 催化剂制备 | 第113-114页 |
4.2.3 催化剂物理表征 | 第114页 |
4.2.4 电化学性能测试 | 第114-115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115-132页 |
4.3.1 NiFe-PBA/NF的结构形貌探究 | 第115-118页 |
4.3.2 Ni-Fe-P/NF的结构形貌探究 | 第118-122页 |
4.3.3 电化学性能探究 | 第122-132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132-133页 |
参考文献 | 第133-138页 |
5 类海胆结构Ni-Fe-S催化剂制备及析氧性能研究 | 第138-177页 |
5.1 引言 | 第138页 |
5.2 实验部分 | 第138-140页 |
5.2.1 实验材料与试剂 | 第138-139页 |
5.2.2 催化剂制备 | 第139-140页 |
5.3 结果与讨论 | 第140-169页 |
5.3.1 Ni-Fe-S的结构形貌探究 | 第140-151页 |
5.3.2 Ni-Fe-S电化学性能探究 | 第151-158页 |
5.3.3 Ni-Fe-Se的结构形貌探究 | 第158-163页 |
5.3.4 Ni-Fe-Se电化学性能探究 | 第163-169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169-171页 |
参考文献 | 第171-177页 |
6 三维氮掺杂多级孔碳制备及氧还原性能研究 | 第177-213页 |
6.1 引言 | 第177-178页 |
6.2 实验部分 | 第178-180页 |
6.2.1 实验材料与试剂 | 第178页 |
6.2.2 催化剂制备 | 第178-179页 |
6.2.4 催化剂物理表征 | 第179页 |
6.2.5 电化学性能测试 | 第179-180页 |
6.3 结果与讨论 | 第180-207页 |
6.3.1 ZIF-8的结构形貌探究 | 第181-182页 |
6.3.2 氮掺杂多级孔碳材料的结构形貌探究 | 第182-191页 |
6.3.3 电化学性能探究 | 第191-206页 |
6.3.4 锌-空气电池性能探究 | 第206-207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207-209页 |
参考文献 | 第209-213页 |
7 总结与展望 | 第213-217页 |
7.1 全文总结 | 第213-215页 |
7.2 本论文创新点和展望 | 第215-217页 |
7.2.1 创新点 | 第215页 |
7.2.2 展望 | 第215-217页 |
致谢 | 第217-218页 |
附录1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和待发表论文 | 第218-222页 |
附录2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学术会议 | 第22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