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城市规划论文--城市规划布局论文--总体规划论文

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平台”的重要性初探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20页
    1.1 课题背景与缘由第10-13页
        1.1.1 课题背景第10页
        1.1.2 课题缘由第10-12页
        小结第12-13页
    1.2 研究对象与综述第13-18页
        1.2.1 研究对象第13-14页
        1.2.2 研究综述第14-17页
        1.2.3 研究价值第17-18页
    1.3 研究方法与框架第18-19页
        1.3.1 研究方法第18-19页
        1.3.2 研究框架第19页
    1.4 本章小结第19-20页
第二章 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历程及方式探索第20-36页
    2.1 发展历程第20-28页
        2.1.1 初始阶段——探索尝试第20-22页
        2.1.2 发展阶段——陆续开展第22-26页
        2.1.3 深入阶段——多元形式第26-28页
        小结第28页
    2.2 多元主体的趋势与优势第28-31页
        2.2.1 一元主体——绍兴仓桥直街第28-29页
        2.2.2 二元主体——佛山祖庙东华里第29-30页
        2.2.3 多元主体——广州恩宁路第30-31页
        小结第31页
    2.3 促进多元主体参与的方法第31-35页
        2.3.1 “平台”的搭建与运行第31-33页
        2.3.2 政府职能转变第33-34页
        2.3.3 社会舆论参与第34页
        小结第34-35页
    2.4 本章小结第35-36页
第三章 “平台”对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的作用——以北京大栅栏为例第36-72页
    3.1 大栅栏地区概况第36-41页
        3.1.1 大栅栏地区的范围第36页
        3.1.2 大栅栏街道的形成第36-39页
        3.1.3 大栅栏的特色与价值第39-40页
        3.1.4 大栅栏的现状与问题第40-41页
        小结第41页
    3.2 大栅栏历次规划比较第41-55页
        3.2.1 阶段一:1985年《大栅栏步行商业区规划》第41-44页
        3.2.2 阶段二:1993年《北京城市总体规划1991-2010》第44-46页
        3.2.3 阶段三:2003年《北京大栅栏地区保护、整治与发展规划》及系列补充规划第46-54页
        小结第54-55页
    3.3 “平台”搭建实施保护——大栅栏更新计划第55-60页
        3.3.1 “平台”搭建的提出第55-58页
        3.3.2 大栅栏平台的搭建第58-60页
        小结第60页
    3.4 “平台”的运作与成果第60-71页
        3.4.1 明确保护思路第60-61页
        3.4.2 自愿腾退工作的开展第61-62页
        3.4.3 建筑遗产保护与利用第62-64页
        3.4.4 整治与建设第64-67页
        3.4.5 节点改造第67-70页
        3.4.6 对外宣传第70页
        小结第70-71页
    3.5 本章小结第71-72页
第四章 “平台”溯源及多元形式探索第72-100页
    4.1 日本传建地区保护的“平台”搭建第72-88页
        4.1.1 樱川市真壁町调查研究委员会第75-81页
        4.1.2 川越市社区营造民间组织第81-86页
        4.1.3 专家工作营第86-87页
        小结第87-88页
    4.2 荷兰城镇保护区复兴的“平台”搭建第88-99页
        4.2.1 鹿特丹“为社区建造”社区办公室第89-94页
        4.2.2 阿姆斯特丹NDSM新动力联合会第94-98页
        小结第98-99页
    4.3 本章小结第99-100页
第五章 “平台”的内涵与实施步骤第100-113页
    5.1 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平台”的内涵第100-106页
        5.1.1 “平台”的含义与构成第100-102页
        5.1.2 “平台”的特征第102-104页
        5.1.3 “平台”的核心作用第104-105页
        5.1.4 “平台”的适应性第105-106页
    5.2 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平台”的实施步骤第106-112页
        5.2.1 “平台”的搭建第106-109页
        5.2.2 “平台”的运作第109-111页
        5.2.3 “平台”对保护实施的启示第111-112页
    5.3 本章小结第112-113页
结语与展望第113-114页
参考文献第114-119页
致谢第119-120页
附件第120页

论文共12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碧桂园园林绿化体系研究
下一篇:玻璃幕墙在历史建筑保护更新改造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