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阶级结构与社会结构论文--社会生活与社会问题论文--生活、居住、交通论文

政府主导下的多村一社区治理困境及对策研究--以N市R社区为例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7页
    第一节 选题背景第9-10页
    第二节 研究意义第10-11页
        一、理论意义第10页
        二、现实意义第10-11页
    第三节 国内外农村社区治理的研究综述第11-15页
        一、国外农村社区治理的研究综述第11-13页
        二、国内农村社区治理的研究综述第13-15页
    第四节 研究思路及方法第15-17页
        一、研究思路第15-16页
        二、研究方法第16-17页
第二章 基本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第17-25页
    第一节 基本概念界定第17-21页
        一、多村一社区第17-18页
        二、社区第18-19页
        三、农村社区第19-20页
        四、农村社区治理第20-21页
    第二节 相关理论基础第21-25页
        一、多中心治理理论及其对本文的指导意义第21-22页
        二、协同治理理论及其对本文的指导意义第22-25页
第三章 N市R社区多村一社区治理的实践探索第25-34页
    第一节 N市R社区基本概况及改革缘起第25-26页
        一、R社区概况介绍第25页
        二、R社区改革缘起第25-26页
    第二节 N市R社区的治理实践第26-30页
        一、建立“三位一体”的社区治理机制第26-29页
        二、围绕“三生共赢”促社区整体发展第29-30页
    第三节 N市R社区的治理成效第30-33页
        一、完善联村社区治理结构第31页
        二、提高社区公共服务水平第31-32页
        三、促进社区经济生态协调发展第32-33页
    第四节 政府主导下的多村一社区治理实践的意义第33-34页
        一、自上而下的政府行为推动传统农村治理变革第33页
        二、联合党委的组织设计未破坏村民自治制度第33-34页
第四章 政府主导下的多村一社区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第34-48页
    第一节 社区内生性自治力量有限第34-38页
        一、社区居民参与治理的广度和深度有限第34-36页
        二、社区内社会组织发育程度不高第36-38页
        三、村民委员会自治功能未得以有效改善第38页
    第二节 多村一社区治理的组织结构和机制不尽完善第38-43页
        一、社区联合党委横向统筹整合能力有限第38-39页
        二、和谐共建理事会党政主导色彩浓厚第39-41页
        三、社区服务供给能力不足且机制不完善第41-43页
    第三节 多村一社区持续性治理缺乏资金和人才保障第43-44页
        一、社区财政经费缺乏长效保障第44页
        二、社区治理人才供给不足第44页
    第四节 政府主导下的多村一社区治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第44-48页
        一、政府追求短期显性政绩第45-46页
        二、相关法规制度建设滞后第46页
        三、村社主体间因权责调整存在利益冲突第46-47页
        四、社区居民主体意识和共同体观念淡薄第47-48页
第五章 完善政府主导下的多村一社区治理的对策建议第48-59页
    第一节 发挥多元主体在多村一社区治理中的功能和作用第48-54页
        一、强化党组织社区事务管理和服务的领导核心作用第49页
        二、发挥政府制度供给和主体培育的主导作用第49-51页
        三、提升社区自治组织有效自治的水平第51页
        四、提升社会组织组织化参与社区治理的能力第51-53页
        五、发挥社区居民主动广泛参与治理的主体性作用第53-54页
    第二节 健全多村一社区协同治理组织结构和运行机制第54-57页
        一、提升社区党委横向统筹整合能力第54-55页
        二、完善和谐共建理事会协商议事制度第55页
        三、提高社区服务供给水平和完善供给机制第55-56页
        四、建立社区事务监督委员会完善治理组织结构第56-57页
    第三节 建立可持续的多村一社区治理保障机制第57-59页
        一、确保费随事转和多元投入的经费保障制度第57页
        二、建立健全社区工作者人才保障制度第57-59页
结论第59-60页
参考文献第60-65页
附录第65-71页
致谢第71页

论文共7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新媒体环境下党员思想政治教育对策研究--基于党员情况调查的实证研究
下一篇:军调部中共外事活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