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时代促进图书馆发展建设与服务的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章 序论 | 第9-14页 |
第一节 选题背景与意义 | 第9-10页 |
第二节 国内研究现状及水平 | 第10-11页 |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意图 | 第11-12页 |
第四节 基本概念界定 | 第12-14页 |
一、图书馆 | 第12-13页 |
二、当今时代 | 第13-14页 |
第二章 我国图书馆事业发展特点及现状 | 第14-19页 |
第一节 图书馆事业的地位 | 第14页 |
第二节 图书馆在当今时代的新社会职能 | 第14-16页 |
一、开发国民素质 | 第15页 |
二、培养国民信息素养 | 第15页 |
三、引领终身教育 | 第15-16页 |
第三节 目前我国图书馆发展特点 | 第16-17页 |
一、工作重心向“人本位”转移 | 第16页 |
二、服务重心向参考咨询服务转移 | 第16页 |
三、业务向外延伸 | 第16页 |
四、满足用户需求的多样化 | 第16-17页 |
第四节 我国图书馆发展现状 | 第17-19页 |
第三章 图书馆事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 第19-27页 |
第一节 图书馆事业在发展方向中的问题 | 第19-21页 |
一、人均占有率低下与经费投入不足 | 第19-20页 |
二、对少年儿童图书馆的建设相对较少 | 第20页 |
三、我国图书馆在发展中存在着不平衡性 | 第20-21页 |
第二节 图书馆事业在基本建设上的问题 | 第21-23页 |
一、新建馆舍的选址不当 | 第21-22页 |
二、馆建盲目扩大 | 第22-23页 |
第三节 关于评估工作上的问题 | 第23-24页 |
第四节 人员素质的问题 | 第24-25页 |
第五节 图书馆读者服务问题 | 第25页 |
第六节 图书馆的社会知名度问题 | 第25-26页 |
第七节 其他文化方式的便捷对图书馆的冲击 | 第26-27页 |
第四章 当今时代图书馆事业发展的策略 | 第27-45页 |
第一节 从自我做起加强自身发展和建设 | 第27-32页 |
一、加快数字化图书馆的建设 | 第27页 |
二、实现数字化与传统的有机结合 | 第27-28页 |
三、严格注重文献资源建设的质量 | 第28页 |
四、优化图书馆的读书环境 | 第28-29页 |
五、融入生态式和可持续发展理念 | 第29页 |
六、针对儿童与特殊群体的服务 | 第29-31页 |
七、改良图书馆评估方式 | 第31页 |
八、注重图书馆公众形象塑造 | 第31-32页 |
第二节 拓宽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的信息服务 | 第32-34页 |
一、建立完善的数字信息资源体系 | 第32-33页 |
二、创建具有智能化的服务系统 | 第33页 |
三、相关信息技术的引入和创新 | 第33-34页 |
第三节 加强欠发达地区图书馆建设,协调发展平衡性 | 第34-36页 |
一、统一规划,分步执行 | 第35页 |
二、开创自身特色化服务 | 第35-36页 |
三、确立中心图书馆 | 第36页 |
四、促进与国内融合以及国际的接轨 | 第36页 |
第四节 强化图书馆人员的管理结构与自身建设 | 第36-40页 |
一、在年龄结构上注入年轻力量 | 第36-37页 |
二、加强图书馆队伍的综合素质建设 | 第37-38页 |
三、在馆员学历上鼓励深造,提高整体水平 | 第38-39页 |
四、注重男女比例的合理搭配 | 第39页 |
五、倡导人文关怀,提高职业素质 | 第39-40页 |
第五节 大力开展面向社会社区的图书馆服务 | 第40-42页 |
一、设立流动图书馆 | 第40-41页 |
二、集体外借服务 | 第41页 |
三、公共图书馆直属分馆 | 第41页 |
四、公共图书馆与社区联办分馆 | 第41-42页 |
第六节 注重网络信息资源建设与共享 | 第42-45页 |
一、完善信息资源共享体系 | 第42-43页 |
二、有步骤的加强虚拟馆藏建设 | 第43页 |
三、在高校实行特色数据库建设 | 第43-44页 |
四、开展图书馆间的交流与合作 | 第44-45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9页 |
致谢 | 第49-5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