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引言 | 第9-11页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11-14页 |
(一)实务案例 | 第11-12页 |
(二)实务案例突显的问题 | 第12-14页 |
二、以诉讼标的之同一或同种类为识别标准路径之批判 | 第14-22页 |
(一)以诉讼标的之同一或同种类为识别标准路径 | 第14-16页 |
(二)该路径所遇困境及原因分析 | 第16-22页 |
三、以合一确定为识别标准路径之适用 | 第22-30页 |
(一)以合一确定为识别标准 | 第22-27页 |
(二)该路径适用的可行性分析 | 第27-30页 |
四、合一确定识别标准下的体系建设 | 第30-39页 |
(一)必要共同诉讼识别标准固化 | 第30-31页 |
(二)诉讼形态的确立时点问题 | 第31页 |
(三)共同诉讼形态下三分模式 | 第31-35页 |
(四)程序性审判规则 | 第35-37页 |
(五)既判力相对扩张原则 | 第37-39页 |
五、多数人侵权诉讼形态在合一确定识别标准下的具体展开 | 第39-48页 |
(一)连带责任适用普通共同诉讼形态 | 第39-42页 |
(二)按份责任适用固有必要共同诉讼形态 | 第42-43页 |
(三)补充责任适用类似必要共同诉讼形态 | 第43-45页 |
(四)不真正连带责任适用类似必要共同诉讼形态 | 第45-48页 |
结语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2页 |
致谢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