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引言 | 第9-11页 |
(一)研究综述 | 第9-10页 |
1、研究背景 | 第9页 |
2、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0页 |
1、理论意义 | 第10页 |
2、实践意义 | 第10页 |
(三)研究创新 | 第10-11页 |
一、家庭教育促进立法的基础理论 | 第11-22页 |
(一)家庭教育 | 第11-12页 |
(二)家庭教育促进立法 | 第12-13页 |
(三)我国家庭教育促进立法的现状 | 第13-15页 |
1、在基本法律和行政法规中有分散性立法 | 第13-14页 |
2、地方性立法 | 第14-15页 |
(四)家庭教育促进立法的核心问题:家庭教育权与国家教育权的冲突与平衡 | 第15-22页 |
1、概念和性质 | 第15-17页 |
2、冲突和分配 | 第17-20页 |
3、国家教育权的有限和有为 | 第20-22页 |
二、我国家庭教育促进立法的宪法基础 | 第22-26页 |
(一)父母有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 | 第22-23页 |
(二)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 第23-25页 |
(三)儿童发展权 | 第25页 |
(四)国家保护义务 | 第25-26页 |
三、国外家庭教育立法的比较与借鉴 | 第26-35页 |
(一)立法宣示 | 第26-28页 |
1、国际组织立法层面 | 第26-27页 |
2、国家立法层面 | 第27-28页 |
(二)法律制度建设 | 第28-32页 |
(三)日本家庭教育立法及借鉴 | 第32-35页 |
1、日本家庭教育立法的演进 | 第32-33页 |
2、对我国的启示和借鉴 | 第33-35页 |
四、我国家庭教育立法的核心内容 | 第35-39页 |
(一)确立家庭教育的立法地位与教育整体发展 | 第35-36页 |
(二)明确国家、父母的义务 | 第36-37页 |
1、国家的义务 | 第36页 |
2、父母的义务 | 第36-37页 |
(三)核心制度建构 | 第37-39页 |
1、推动亲职教育 | 第37-38页 |
2、规定主管机关,依法设立相应层面家庭教育工作机构 | 第38页 |
3、确定具体的家庭教育实施项目 | 第38-39页 |
4、坚持一般家庭与特殊家庭教育支援并重 | 第39页 |
五、结语 | 第39-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2页 |
致谢 | 第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