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艺术论文--舞蹈论文--中国舞蹈、舞剧论文--各种舞蹈论文--民间舞蹈、民族舞蹈论文--民间舞蹈论文--秧歌舞论文

地域性健身秧歌自选套路的创编与实践的研究--以滨州市中老年健身秧歌为例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1 前言第11-25页
    1.1 选题意义与价值第11-15页
        1.1.1 理论意义与价值第11-13页
            1.1.1.1 创新角度的研究价值意义第11-12页
            1.1.1.2 专业角度的价值意义第12-13页
            1.1.1.3 理论角度的价值意义第13页
        1.1.2 实践意义与价值第13-15页
            1.1.2.1 是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满足滨州市中老年人群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的需要第13-14页
            1.1.2.2 是健身秧歌自选套路创作结构的不断创新、创意的不断改变,紧跟时代步伐发展的需要第14页
            1.1.2.3 是弘扬和传承滨州市民俗文化,充分展示地域特色文化元素,拓展文化交流的需要第14-15页
    1.2 研究的理论基础和现状综述第15-24页
        1.2.1 理论基础第15-20页
            1.2.1.1 滨州市地域文化的概括第15页
            1.2.1.2 健身秧歌概念的界定第15-16页
            1.2.1.3 自选套路创编规则第16-18页
            1.2.1.4 自选套路创编要求第18-19页
            1.2.1.5 自选套路创编方法第19-20页
        1.2.2 现状综述第20-24页
            1.2.2.1 国内研究现状第20-23页
            1.2.2.2 国外研究现状第23-24页
    1.3 研究目的第24页
    1.4 研究意义第24-25页
        1.4.1 理论意义第24页
        1.4.2 实践意义第24-25页
2 研究对象与方法第25-33页
    2.1 研究对象第25页
    2.2 研究方法第25-33页
        2.1.1 文献资料法第25页
        2.1.2 实地考察法第25-26页
        2.1.3 访谈法第26页
        2.1.4 视频图像采集法第26-30页
        2.1.5 数理统计法第30页
        2.1.6 实验法第30-33页
3 地域性健身秧歌自选套路《赞家乡》的创编与实践的研究第33-124页
    3.1 地域性健身秧歌自选套路《赞家乡》的创编第33-107页
        3.1.1 服饰的设计第33-39页
            3.1.1.1 面料色彩的选用第33-35页
            3.1.1.2 女款设计效果及设计理念第35-37页
            3.1.1.3 男款设计效果及设计理念第37-39页
        3.1.2 器械的选用第39-42页
            3.1.2.1 具有极强的象征性第40页
            3.1.2.2 赋予了健身秧歌的生命力第40-41页
            3.1.2.3 增加健身秧歌的技术难度第41-42页
        3.1.3 音乐元素的选配第42-48页
            3.1.3.1 民间打击乐器“锣鼓”作为引子及前奏第42-43页
            3.1.3.2 坠琴独奏曲《夸山东》作为旋律第43-48页
        3.1.4 动作元素的选取第48-75页
            3.1.4.1 阳信鼓子秧歌中的“劈鼓子”第48-49页
            3.1.4.2 胶州秧歌的“碾”与“拧”的律动第49页
            3.1.4.3 扇花的运用第49-51页
            3.1.4.4 扇子的开合技术第51页
            3.1.4.5 基本步伐与手臂的配合设计第51-75页
        3.1.5 12人队形图案的变化第75-78页
            3.1.5.1 入场队形图案第75页
            3.1.5.2 场内表演队形图案第75-78页
            3.1.5.3 结束队形图案第78页
        3.1.6 动作的构成第78-107页
            3.1.6.1 开始部分(0-27s)第78-83页
            3.1.6.2 基本部分(28s-1min17s)第83-87页
            3.1.6.3 高潮部分(1min18-3min11s)第87-101页
            3.1.6.4 结束部分(3min12s-4min20s)第101-107页
    3.2 地域性健身秧歌自选套路《赞家乡》的实践第107-124页
        3.2.1 实验测试结果分析第107-118页
            3.2.1.1 中老年身体测试结果分析第107-110页
            3.2.1.2 心理健康测试结果分析第110-115页
            3.2.1.3 自选套路《赞家乡》对中老年身体健康的影响第115-116页
            3.2.1.4 自选套路《赞家乡》对中老年心理健康的影响第116-118页
        3.2.2 地域性健身秧歌自选套路《赞家乡》的功能价值第118-124页
            3.2.2.1 具有娱乐方面的功能价值第120-121页
            3.2.2.2 具有人际交往方面的功能价值第121页
            3.2.2.3 具有社会生活方面的功能价值第121-122页
            3.2.2.4 具有审美方面的功能价值第122页
            3.2.2.5 具有健身强体方面的功能价值第122-124页
4 结论与建议第124-125页
    4.1 结论第124-125页
        4.1.1 对中老年的身体健康的促进第124页
        4.1.2 对中老年的心理健康的促进第124页
        4.1.3 符合编排原则与要求第124页
        4.1.4 地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第124-125页
    4.2 建议第125页
        4.2.1 加强师资教学,规范编排要求第125页
        4.2.2 融入地域特色,传承民俗文化第125页
5 参考文献第125-130页
附件第130-132页
    附件1:对董焱老师的访谈提纲第130-131页
    附件2:对滨州市健身秧歌工委教练们的访谈提纲第131-132页
致谢第132-134页
个人简历第134页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第134页

论文共13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11-13世纪法国南部宫廷游吟诗人文化研究
下一篇:弄影·对话--传统皮影的转呈活化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