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4页 |
1.1 引言 | 第11页 |
1.2 长余辉材料和长余辉玻璃的发展与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1.2.1 长余辉材料的发展与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1.2.2 长余辉发光玻璃的发展与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3 长余辉材料和发光玻璃制备方法 | 第15-17页 |
1.3.1 长余辉材料的制备方法 | 第15-16页 |
1.3.2 长余辉玻璃的制备方法 | 第16-17页 |
1.4 长余辉材料和发光玻璃的发光机理 | 第17-22页 |
1.4.1 长余辉材料的发光机理 | 第17-21页 |
1.4.2 长余辉玻璃的发光机理 | 第21-22页 |
1.5 本文研究目的意义、主要内容以及创新性 | 第22-24页 |
1.5.1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22页 |
1.5.2 研究内容 | 第22-23页 |
1.5.3 创新性 | 第23-24页 |
第2章 实验部分 | 第24-29页 |
2.1 实验原料 | 第24-25页 |
2.2 实验仪器 | 第25页 |
2.3 样品制备 | 第25-26页 |
2.3.1 SrAl_2O_4:Eu~(2+),Dy~(3+)长余辉发光粉的制备 | 第25-26页 |
2.3.2 SrAl_2O_4:Eu~(2+),Dy~(3+)长余辉发光玻璃的制备 | 第26页 |
2.3.3 ZnO-B_2O_3-SiO_2-P_2O_5:Mn~(2+)长余辉发光微晶玻璃的制备 | 第26页 |
2.4 样品结构测试与性能分析 | 第26-29页 |
2.4.1 红外光谱 | 第26页 |
2.4.2 X射线衍射 | 第26-27页 |
2.4.3 激光粒度分析 | 第27页 |
2.4.4 形貌分析 | 第27页 |
2.4.5 荧光光谱 | 第27页 |
2.4.6 余辉衰减曲线 | 第27-29页 |
第3章 SrAl_2O_4:Eu~(2+),Dy~(3+)长余辉发光粉的制备和性能表征 | 第29-57页 |
3.1 引言 | 第29页 |
3.2 SrAl_2O_4:Eu~(2+),Dy~(3+)长余辉发光粉的制备 | 第29-30页 |
3.3 SrAl_2O_4:Eu~(2+),Dy~(3+)长余辉发光粉的性能表征 | 第30-55页 |
3.3.1 烧成制度对样品性能影响 | 第30-34页 |
3.3.2 环氧丙烷加入量对样品性能影响 | 第34-43页 |
3.3.3 水醇体积比对样品性能影响 | 第43-47页 |
3.3.4 凝胶反应温度对样品性能影响 | 第47-50页 |
3.3.5 不同溶胶凝胶法样品对比 | 第50-55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5-57页 |
第4章 SrAl_2O_4:Eu~(2+),Dy~(3+)长余辉发光玻璃的制备和性能表征 | 第57-75页 |
4.1 引言 | 第57页 |
4.2 SrAl_2O_4:Eu~(2+),Dy~(3+)长余辉发光玻璃的制备 | 第57-59页 |
4.2.1 基础玻璃组成设计 | 第57-59页 |
4.2.2 SrAl_2O_4:Eu~(2+),Dy~(3+)长余辉发光玻璃的制备 | 第59页 |
4.3 SrAl_2O_4:Eu~(2+),Dy~(3+)长余辉发光玻璃的性能表征 | 第59-74页 |
4.3.1 发光粉掺量对样品性能影响 | 第59-61页 |
4.3.2 熔融温度对样品性能影响 | 第61-63页 |
4.3.3 熔融时间对样品性能影响 | 第63-65页 |
4.3.4 熔融气氛对样品性能影响 | 第65-68页 |
4.3.5 不同玻璃体系对比 | 第68-74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74-75页 |
第5章 ZnO-B_2O_3-SiO_2-P_2O_5:Mn~(2+)长余辉发光微晶玻璃的制备和性能表征 | 第75-89页 |
5.1 引言 | 第75-76页 |
5.2 ZnO-B_2O_3-SiO_2-P_2O_5:Mn~(2+)长余辉发光微晶玻璃的制备 | 第76-77页 |
5.3 ZBSP:Mn~(2+)长余辉发光微晶玻璃的性能表征 | 第77-88页 |
5.3.1 P2O_5含量对ZBSP:Mn~(2+)长余辉发光微晶玻璃性能的影响 | 第77-81页 |
5.3.2 Mn~(2+)浓度对ZBSP:Mn~(2+)长余辉发光微晶玻璃性能的影响 | 第81-82页 |
5.3.3 TeO_2含量对ZBSP:0.2Mn~(2+)长余辉发光微晶玻璃性能的影响 | 第82-85页 |
5.3.4 热处理制度对ZBSP:0.2Mn~(2+)长余辉发光微晶玻璃性能的影响 | 第85-88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88-89页 |
第6章 结论 | 第89-91页 |
致谢 | 第91-92页 |
参考文献 | 第92-100页 |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与学位论文相关的科研成果目录 | 第10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