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1 前言 | 第7-14页 |
1.1 葡萄栽培现状 | 第7页 |
1.2 葡萄的越冬性 | 第7-9页 |
1.3 低温胁迫下葡萄生理指标的变化 | 第9-11页 |
1.3.1 含水量的变化 | 第9页 |
1.3.2 渗透调解物的变化 | 第9-10页 |
1.3.3 抗氧化酶的变化 | 第10页 |
1.3.4 激素的变化 | 第10-11页 |
1.4 葡萄防寒措施的研究进展 | 第11-12页 |
1.4.1 葡萄保温被防寒 | 第11页 |
1.4.2 葡萄塑料膜覆盖防寒措施 | 第11-12页 |
1.4.3 葡萄秸秆等加塑料膜防寒 | 第12页 |
1.4.4 葡萄覆盖防寒时积雪的影响 | 第12页 |
1.5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 | 第12-14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14-16页 |
2.1 试验材料 | 第14页 |
2.2 试验设计与处理 | 第14页 |
2.3 试验方法 | 第14-15页 |
2.3.1 葡萄根系附近土壤温度的测定 | 第14页 |
2.3.2 葡萄枝条总含水量的测定 | 第14页 |
2.3.3 葡萄枝条渗透调节物的测定 | 第14页 |
2.3.4 葡萄枝条抗氧化酶和膜脂过氧化物的测定 | 第14-15页 |
2.3.5 葡萄枝条生长情况调查 | 第15页 |
2.4 数据处理 | 第15-16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16-32页 |
3.1 越冬期间太谷地区的气温变化 | 第16-17页 |
3.2 越冬期间不同防寒措施下地温的变化 | 第17-18页 |
3.3 越冬期间不同防寒措施下葡萄枝条生理指标的变化 | 第18-30页 |
3.3.1 总含水量的变化 | 第18-20页 |
3.3.2 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 | 第20-21页 |
3.3.3 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 | 第21-23页 |
3.3.4 游离脯氨酸含量的变化 | 第23-24页 |
3.3.5 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 | 第24-26页 |
3.3.6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变化 | 第26-27页 |
3.3.7 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变化 | 第27-29页 |
3.3.8 不同防寒措施对葡萄抗寒效果的隶属度综合评价 | 第29-30页 |
3.4 越冬后不同防寒措施对葡萄枝条生长的影响 | 第30页 |
3.5 防寒材料的成本预估 | 第30-32页 |
4 讨论 | 第32-36页 |
4.1 越冬期间不同防寒措施地温的变化 | 第32-33页 |
4.2 越冬期间不同防寒措施对葡萄枝条生理指标的影响 | 第33-34页 |
4.2.1 对总含水量的影响 | 第33页 |
4.2.2 对渗透调解物的影响 | 第33-34页 |
4.2.3 对抗氧化酶和膜脂过氧化物的影响 | 第34页 |
4.3 不同防寒措施对葡萄生长情况的影响 | 第34-35页 |
4.4 综合评价 | 第35-36页 |
5 结论 | 第36-37页 |
参考文献 | 第37-41页 |
Abstract | 第41-42页 |
附录 | 第43-45页 |
致谢 | 第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