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1-6页 |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13页 |
1 绪论 | 第13-31页 |
·研究背景 | 第13-15页 |
·选题目的和意义 | 第15-16页 |
·选题目的 | 第15页 |
·选题意义 | 第15-16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 第16-27页 |
·国内外档案馆评估现状分析 | 第16-24页 |
·档案馆效益研究 | 第24-27页 |
·论文的研究思路、创新点与难点 | 第27-28页 |
·研究思路 | 第27-28页 |
·研究的创新点 | 第28页 |
·研究的难点 | 第28页 |
·研究方法 | 第28-30页 |
·德尔菲法 | 第29页 |
·调查法 | 第29页 |
·层次分析法 | 第29-30页 |
·比较法 | 第30页 |
·统计分析法 | 第30页 |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2 我国现有综合性档案馆评估指标体系的分析与评价 | 第31-43页 |
·学者研究构建的指标体系成果 | 第31-33页 |
·已制定实施的档案馆评估指标体系成果 | 第33-34页 |
·现有有关档案馆评估指标体系的比较分析 | 第34-41页 |
·学者研究构建的指标体系的优缺点分析 | 第34-38页 |
·已制定实施的档案馆评估指标体系的优缺点分析 | 第38-41页 |
·本章小结 | 第41-43页 |
3 我国综合性档案馆效益评估指标体系构建说明 | 第43-52页 |
·指标体系的构建目的、思路及特色 | 第43-45页 |
·指标体系的构建目的 | 第43页 |
·指标体系的构建思路及特色 | 第43-45页 |
·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 第45-46页 |
·指标体系构建的依据 | 第46-47页 |
·现有档案馆评估指标体系 | 第46页 |
·相关统计数据依据 | 第46-47页 |
·支撑方法的运用及指标要素的确定 | 第47-51页 |
·支撑方法的运用 | 第47-48页 |
·指标体系架构及要素的确定及说明 | 第48-51页 |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4 我国综合性档案馆效益评估指标体系的权重赋值和计量公式的建立 | 第52-68页 |
·基于德尔菲法的指标重要性判断 | 第52-55页 |
·专家意见的汇总整理及统计分析 | 第52-53页 |
·数据处理 | 第53-55页 |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权重确定 | 第55-66页 |
·建立递阶层次结构模型 | 第56-57页 |
·构造两两比较判断矩阵 | 第57-61页 |
·层次单排序和一致性检验 | 第61-64页 |
·指标权重的赋予 | 第64-66页 |
·我国综合性档案馆效益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及计量公式 | 第66-67页 |
·指标体系评分表及计量公式的构建 | 第66-67页 |
·评分细则的构建 | 第67页 |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5 我国综合性档案馆效益评估指标体系的实证应用 | 第68-80页 |
·评分细则的制定 | 第68-70页 |
·测评对象的确定与相关说明 | 第70-72页 |
·测评结果 | 第72-74页 |
·测评结果分析说明 | 第74-79页 |
·2008与2009年测评结果对比分析 | 第75-76页 |
·测评结果同已制定实施的评估结果对比分析 | 第76-79页 |
·本章小结 | 第79-80页 |
6 我国综合性档案馆效益评估指标体系各要素相关度分析 | 第80-90页 |
·统计分析方法运用说明 | 第80-81页 |
·指标要素相关性分析 | 第81-87页 |
·Spearman(斯皮尔曼)相关分析 | 第81-84页 |
·Pearson(皮尔逊)相关分析 | 第84-87页 |
·指标要素相关性分析总结 | 第87-88页 |
·本章小结 | 第88-90页 |
7 结语 | 第90-94页 |
·研究回顾 | 第90-91页 |
·研究不足之处 | 第91-92页 |
·发展展望 | 第92-94页 |
参考文献 | 第94-97页 |
档案信息化的相关标准、规章和政策 | 第97-98页 |
附录一:我国综合性档案馆效益评估指标体系设计调查表(第二轮) | 第98-101页 |
附录二:我国综合性档案馆效益评估指标体系设计调查表(第三轮) | 第101-104页 |
附录三:综合性档案馆基本情况调查表 | 第104-108页 |
附件四:综合性档案馆用户满意度调查表 | 第108-110页 |
附件五:2008年度浙江省7个地市级档案馆详细评分情况 | 第110-114页 |
附件六:2009年度浙江省7个地市级档案馆详细评分情况 | 第114-118页 |
附件七:档案利用登记表 | 第11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