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前言 | 第11-12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19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2-15页 |
1.1.1 近十年我国建筑业发展规模持续增长 | 第12-13页 |
1.1.2 建设工程项目单项工程规模大、复杂 | 第13-14页 |
1.1.3 “十三五”期间,我国新型城镇化、“一带一路”建设为建筑业发展释放新的动力、激发新的活力 | 第14-15页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5-16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5页 |
1.2.2 研究的意义 | 第15-16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6页 |
1.3.1 国外建设工程项目全过程造价咨询的研究现状 | 第16页 |
1.3.2 国内建设工程项目全过程造价咨询的研究现状 | 第16页 |
1.4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6-18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6-18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8页 |
1.5 本章小结 | 第18-19页 |
第2章 建设工程项目全过程造价咨询的综述 | 第19-28页 |
2.1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相关概念 | 第19-26页 |
2.1.1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 | 第19-20页 |
2.1.2 全过程工程项目咨询 | 第20-21页 |
2.1.3 工程造价管理 | 第21-26页 |
2.2 建设工程项目全过程造价咨询的相关概念 | 第26-27页 |
2.2.1 全过程造价咨询 | 第26页 |
2.2.2 全过程造价咨询业务范围 | 第26-27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3章 建设工程项目全过程造价咨询服务的内容 | 第28-47页 |
3.1 决策阶段 | 第28-31页 |
3.1.1 决策阶段概述 | 第28-29页 |
3.1.2 投资估算的编制 | 第29-31页 |
3.2 设计阶段 | 第31-35页 |
3.2.1 设计阶段概述 | 第31-32页 |
3.2.2 设计概算的编制与审查 | 第32-33页 |
3.2.3 设计方案比选优化 | 第33-35页 |
3.3 招标投标阶段 | 第35-40页 |
3.3.1 招标投标阶段概述 | 第35-37页 |
3.3.2 招标工程量清单的编制 | 第37-39页 |
3.3.3 招标控制价的编制 | 第39-40页 |
3.3.4 投标报价的编制 | 第40页 |
3.4 施工阶段 | 第40-44页 |
3.4.1 施工阶段概述 | 第40-41页 |
3.4.2 合同评审与交底 | 第41-42页 |
3.4.3 工程价款支付 | 第42页 |
3.4.4 施工合同价款调整 | 第42-44页 |
3.5 竣工阶段 | 第44-46页 |
3.5.1 竣工阶段概述 | 第44-45页 |
3.5.2 竣工结算的编制 | 第45-46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第4章 某住宅小区工程项目案例分析 | 第47-54页 |
4.1 工程项目概况 | 第47-50页 |
4.1.1 项目介绍 | 第47页 |
4.1.2 项目全过程造价咨询服务模式 | 第47-50页 |
4.2 工程项目全过程造价咨询服务存在的问题 | 第50-53页 |
4.2.1 工程造价咨询服务主动控制发挥不足 | 第50-52页 |
4.2.2 项目全过程造价咨询服务的内容不明析 | 第52-53页 |
4.2.3 项目全过程造价咨询成果质量有待提高 | 第53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第5章 建设工程项目全过程造价咨询服务有效实施的建议 | 第54-64页 |
5.1 工程造价咨询企业全过程造价咨询业务流程的调整 | 第54-57页 |
5.1.1 全过程造价咨询服务的项目组织机构 | 第54-55页 |
5.1.2 技术服务机构 | 第55-56页 |
5.1.3 全过程造价咨询业务流程 | 第56-57页 |
5.2 全过程造价咨询服务工作重点及方法 | 第57-58页 |
5.2.1 施工阶段 | 第57页 |
5.2.2 竣工结算阶段 | 第57-58页 |
5.3 各阶段的造价咨询服务需要注意的问题 | 第58-63页 |
5.3.1 投资估算编制需要注意的问题 | 第58页 |
5.3.2 设计阶段的造价咨询服务需要注意的问题 | 第58-59页 |
5.3.3 招标投标阶段的造价咨询服务需要注意的问题 | 第59页 |
5.3.4 施工阶段的造价咨询服务需要注意的问题 | 第59-60页 |
5.3.5 竣工阶段的造价咨询服务需要注意的问题 | 第60-63页 |
5.4 保障措施 | 第63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4-67页 |
6.1 结论 | 第64页 |
6.2 展望 | 第64-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0页 |
附录 | 第70-75页 |
致谢 | 第75-7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