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1-12页 |
英文摘要 | 第12-14页 |
1 引言 | 第14-23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4-15页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5-17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5-16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6-17页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7-20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8-19页 |
1.3.3 研究评述 | 第19-20页 |
1.4 研究内容、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20-23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20-21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21页 |
1.4.3 技术路线 | 第21-23页 |
2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 第23-36页 |
2.1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化的概念 | 第23-25页 |
2.1.1 土地承包经营权 | 第23-24页 |
2.1.2 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 | 第24页 |
2.1.3 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市场化 | 第24-25页 |
2.2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化的必然性 | 第25-27页 |
2.3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化的现实基础 | 第27-29页 |
2.3.1 国家法律和政策为农地流转市场化提供了政治保障 | 第27页 |
2.3.2 比较利益的巨大差异为农地常态化流转提供了动力支持 | 第27-28页 |
2.3.3 农业生产技术的发展为农地规模化流转提供了市场需求动力 | 第28页 |
2.3.4 中介服务组织的兴起为农地稳定流转提供了积极作用 | 第28-29页 |
2.4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化研究的基础理论 | 第29-35页 |
2.4.1 市场经济理论 | 第29-31页 |
2.4.2 制度变迁理论 | 第31-33页 |
2.4.3 产权经济学理论 | 第33-34页 |
2.4.4 交易费用经济学理论 | 第34-35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3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发展历程和现状分析 | 第36-49页 |
3.1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发展历程 | 第36-38页 |
3.1.1 明令禁止阶段(1978-1983年) | 第36页 |
3.1.2 逐步解禁阶段(1984-1986年) | 第36-37页 |
3.1.3 实践探索阶段(1987-2002年) | 第37页 |
3.1.4 规范化发展阶段(2002年至今) | 第37-38页 |
3.2 当前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基本态势 | 第38-46页 |
3.2.1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总体态势 | 第38-39页 |
3.2.2 部分地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现状 | 第39-42页 |
3.2.3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主要方式 | 第42-46页 |
3.3 当前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46-48页 |
3.3.1 交易主体单一抑制了市场有效需求 | 第46-47页 |
3.3.2 操作程序不规范限制了土地产权交易 | 第47页 |
3.3.3 行政权力渎职导致农民利益受侵害 | 第47-48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4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化的制度性约束分析 | 第49-64页 |
4.1 农地产权配置 | 第49-51页 |
4.1.1 土地产权关系模糊不清 | 第49-50页 |
4.1.2 土地产权的稳定性较弱 | 第50-51页 |
4.2 市场运行机制 | 第51-54页 |
4.2.1 价格形成机制尚未建立 | 第51-52页 |
4.2.2 市场供求机制有待完善 | 第52-53页 |
4.2.3 政府调控机制力度不足 | 第53-54页 |
4.3 相关法律法规不够完善 | 第54-55页 |
4.3.1 法律对于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身份上的限制 | 第54页 |
4.3.2 法律对于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条件上的限制 | 第54-55页 |
4.3.3 政策对于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规定的限制 | 第55页 |
4.4 其他制度要素 | 第55-57页 |
4.4.1 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 第55-56页 |
4.4.2 农业风险防范机制 | 第56页 |
4.4.3 农村金融体制 | 第56-57页 |
4.5 农户在制度性约束下的农地流转认知和意愿分析 | 第57-62页 |
4.5.1 调研样本初步统计 | 第57-58页 |
4.5.2 农户对农地产权的认知和意愿 | 第58-59页 |
4.5.3 农户对农地政策的认知和意愿 | 第59-61页 |
4.5.4 农户对其他制度性因素的认知和意愿 | 第61-62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62-64页 |
5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化的非正式制度约束分析 | 第64-71页 |
5.1 政府行政能力和认知 | 第64-65页 |
5.1.1 个别地方政府的工作认知存在偏差 | 第64页 |
5.1.2 个别地方政府的执政水平不高 | 第64-65页 |
5.2 村庄内的非正式制度 | 第65-67页 |
5.2.1 农本意识 | 第65-66页 |
5.2.2 平均主义 | 第66页 |
5.2.3 集权主义 | 第66-67页 |
5.2.4 公有制观念 | 第67页 |
5.3 社会经济发展环境 | 第67-70页 |
5.3.1 区域经济发展程度的制约 | 第67-69页 |
5.3.2 区域社会条件的制约 | 第69-70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6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化建设的对策 | 第71-81页 |
6.1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化建设的基本原则 | 第71-72页 |
6.2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化建设的运行机制 | 第72-76页 |
6.2.1 明确界定土地产权关系,为市场交易提供前提 | 第72-73页 |
6.2.2 逐步建立市场价格机制,使市场交易有据可依 | 第73-74页 |
6.2.3 积极开展流转服务,逐步优化市场供求环境 | 第74页 |
6.2.4 修改和完善法律法规,为市场交易提供规则保障 | 第74-75页 |
6.2.5 加强政府的规范化管理,促进交易合法有序进行 | 第75-76页 |
6.3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化建设的配套措施 | 第76-79页 |
6.3.1 逐步解放思想,提高认识 | 第76-77页 |
6.3.2 优化农村经济发展环境,促进农村生产要素流动 | 第77页 |
6.3.3 加快发展农村公共事业,促进农村社会全面进步 | 第77页 |
6.3.4 落实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稳定农村经济和农业发展大局 | 第77-78页 |
6.3.5 逐步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促进农村资金要素优化配置 | 第78-79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79-81页 |
7 结论 | 第81-83页 |
致谢 | 第83-84页 |
参考文献 | 第84-8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