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1-12页 |
摘要 | 第12-14页 |
Abstract | 第14-16页 |
缩略词 | 第16-17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7-36页 |
·分子标记技术及其作用 | 第17-19页 |
·标记辅助选择育种 | 第19页 |
·水稻重要品质性状研究进展 | 第19-34页 |
·直链淀粉含量含量(AC) | 第19-21页 |
·香味 | 第21-28页 |
·其它品质性状 | 第28-34页 |
·粒型 | 第28-30页 |
·垩白(ACE) | 第30页 |
·透明度(GET) | 第30-31页 |
·糊化温度(GT) | 第31-33页 |
·胶稠度(GC) | 第33-34页 |
·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方法在水稻重要品质改良中的应用 | 第34-35页 |
·本论文立题依据和主要研究内容 | 第35-36页 |
第二章 利用Wx基因功能性标记"484/485"选育优质中等直链淀粉含量保持系 | 第36-48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7-39页 |
·材料 | 第37页 |
·稻米AC检测 | 第37页 |
·AC相关Wx基因"484/485"分子标记的PCR检测 | 第37-38页 |
·水稻叶片总DNA的提取 | 第37-38页 |
·PCR检测 | 第38页 |
·电泳图谱分析 | 第38页 |
·稻米其它品质性状考察 | 第38-39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9-47页 |
·13份籼型保持系AC及其"484/485"分子标记多态性 | 第39-40页 |
·配组双亲"宜香1B"和"Ⅱ-32B"的特性考察 | 第40-42页 |
·"宜香1B"和"Ⅱ-32B"的农艺性状 | 第40-41页 |
·"宜香1B"和"Ⅱ-32B"稻米的品质性状 | 第41-42页 |
·"Ⅱ-32B/宜香1B"杂交F_(1-3)代的"484/485"分子标记检测和分离 | 第42-44页 |
·"Ⅱ-32B/宜香1B"高代选系的"484/485"分子标记与AC关联性 | 第44-45页 |
·"Ⅱ-32B/宜香1B"高代选系的主要稻米品质性状 | 第45-46页 |
·"Ⅱ-32B/宜香1B"高代入选株系的恢保特性 | 第46-47页 |
·讨论 | 第47-48页 |
第三章 利用香味fgr基因功能性标记"fgr-1F/1R"选育优质香型保持系 | 第48-58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49-50页 |
·材料 | 第49页 |
·稻米香味检测 | 第49页 |
·香味相关fgr基因"fgr-1F/1R"分子标记的PCR检测 | 第49-50页 |
·水稻叶片总DNA的提取 | 第49页 |
·PCR引物设计 | 第49-50页 |
·PCR检测 | 第50页 |
·电泳图谱分析 | 第50页 |
·稻米其它品质性状考察 | 第50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50-56页 |
·13份籼型保持系香味及其"fgr-1F/1R"分子标记多态性 | 第50-52页 |
·"Ⅱ-32B/宜香1B"杂交F_(1-3)代的"fgr-1F/1R"分子标记检测和分离 | 第52-54页 |
·"Ⅱ-32B/宜香1B"高代选系"fgr-1F/1R"分子标记与香味关联性 | 第54-55页 |
·"Ⅱ-32B/宜香1B"高代优质香型选系的主要稻米品质性状 | 第55-56页 |
·"Ⅱ-32B/宜香1B"高代入选株系的恢保特性 | 第56页 |
·讨论 | 第56-58页 |
第四章 利用Wx和fgr基因双功能性标记高效选育实用型优质保持系 | 第58-67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59-60页 |
·材料 | 第59页 |
·稻米AC和香味检测 | 第59页 |
·双功能性标记"484/485"和"fgr-1F/1R"的PCR检测 | 第59-60页 |
·水稻叶片总DNA的提取 | 第59页 |
·AC相关Wx基因功能性标记"484/485"的PCR检测 | 第59页 |
·香味相关fgr基因功能性标记"fgr-1F/1R"的PCR检测 | 第59-60页 |
·电泳图谱分析 | 第60页 |
·稻米其它品质性状考察 | 第60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60-65页 |
·6份籼型保持系主要品质性状及双功能性标记多态性鉴定 | 第60页 |
·"Ⅱ-32B/宜香1B"的双功能性标记选择和优质保持系获得 | 第60-63页 |
·"Ⅱ-32B/宜香1B"的F_2代双功能性标记分离特点 | 第60-62页 |
·"Ⅱ-32B/宜香1B"的双功能性标记辅助选择效果 | 第62-63页 |
·"宜香1B"配制其它组合的优质保持系分子育种效果 | 第63-65页 |
·讨论 | 第65-67页 |
第五章 利用功能性标记"484/485"选育成优质中等直链淀粉含量不育系"浙农3A" | 第67-78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68-69页 |
·供试材料 | 第68页 |
·稻米AC及其它品质性状测定 | 第68页 |
·AC相关Wx基因功能性标记"484/485"的PCR检测 | 第68-69页 |
·水稻叶片总DNA的提取 | 第68页 |
·PCR检测 | 第68页 |
·电泳图谱分析方法 | 第68-69页 |
·不育系"浙农3A"花器性状、开花习性和不育特性鉴定 | 第69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69-76页 |
·"浙农3A(B)"选育经过 | 第69-70页 |
·中等AC籼型不育系"浙农3A""484/485"分子标记鉴定 | 第70-71页 |
·"浙农3A"性状评估和应用价值鉴定 | 第71-76页 |
·生育特性 | 第71-72页 |
·花器性状和开花习性 | 第72-73页 |
·主要农艺性状 | 第73页 |
·主要稻米品质性状 | 第73-74页 |
·对稻瘟病和白叶枯病的抗性 | 第74页 |
·所配杂种F_1代株系的主要农艺性状和稻米品质 | 第74-75页 |
·"浙农3A"应用价值鉴定和评价 | 第75-76页 |
·讨论 | 第76-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94页 |
作者简历 | 第9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