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绪论 | 第11-18页 |
(一) 《诗经·鲁颂》的研究现状综述 | 第11-13页 |
(二) 《诗经·商颂》的研究现状综述 | 第13-16页 |
(三) 本文的研究内容及思路与方法 | 第16-18页 |
一、《鲁颂》《商颂》产生的时代背景 | 第18-30页 |
(一) 《鲁颂》产生的时代考述 | 第18-23页 |
1、几种关于《鲁颂》作者及产生时代的不同意见 | 第18-20页 |
2、《鲁颂》为鲁僖公生前或卒后不久所作歌颂僖公之诗 | 第20-23页 |
(二) 《商颂》产生的时代考述 | 第23-30页 |
1、先秦史料记载《商颂》为商代之颂 | 第24-25页 |
2、汉“三家《诗》”以后的《商颂》为“宋诗”说 | 第25-27页 |
3、《商颂》当是商代颂诗而经殷商后裔春秋宋国人编 | 第27-30页 |
二、《鲁颂》《商颂》的内容及反映的思想解读 | 第30-57页 |
(一) 《鲁颂》四篇的思想内容解读 | 第30-44页 |
1、《駉》内容的解读及借马喻鲁的“中兴”思想 | 第30-34页 |
2、《有駜》内容的解读及礼乐治国思想的分析 | 第34-36页 |
3、《泮水》的内容解读及崇“力”思想 | 第36-40页 |
4、《閟宫》内容的解读与君主崇拜 | 第40-44页 |
(二) 《商颂》五篇的内容解读及思想分析 | 第44-53页 |
1、《那》内容的解读及尊神思想的分析 | 第45-46页 |
2、《烈祖》内容的解读及简单质朴的“小康”思想 | 第46-48页 |
3、《玄鸟》《长发》与商代的天命思想 | 第48-51页 |
4、《殷武》内容的解读及奴隶主“暴力” | 第51-53页 |
(三) 《鲁颂》《商颂》反映的治国思想比较 | 第53-57页 |
1、《鲁颂》重视礼乐、军事、经济、人才的全面治国思想 | 第53-55页 |
2、《商颂》强调“暴力”与“赐福”的治国思想 | 第55-57页 |
三、《鲁颂》《商颂》的艺术成就 | 第57-65页 |
(一) 《鲁颂》《商颂》歌颂对象、题材的异同 | 第57-59页 |
1、《鲁颂》颂君与《商颂》颂神 | 第57-58页 |
2、《鲁颂》较《商颂》选材复杂 | 第58-59页 |
(二) 《鲁颂》《商颂》表现手法异同 | 第59-62页 |
1、《鲁颂》复杂的艺术手法 | 第59-61页 |
2、《商颂》以直陈为主的艺术手法 | 第61-62页 |
(三) 《鲁颂》《商颂》的语言艺术 | 第62-65页 |
1、《鲁颂》《商颂》叠字的运用 | 第62-63页 |
2、《鲁颂》重章叠句的运用 | 第63页 |
3、《商颂》的用韵 | 第63-65页 |
结语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68页 |
后记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