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6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3 本文研究内容及目标 | 第14-15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4页 |
1.3.2 研究目标 | 第14-15页 |
1.4 本文结构 | 第15-16页 |
第2章 模型构建与数值模拟 | 第16-32页 |
2.1 有限元方法及常用软件 | 第16-17页 |
2.2 模型构建与材料属性 | 第17-23页 |
2.2.1 冠脉支架模型 | 第17-19页 |
2.2.2 冠脉分叉血管理想模型 | 第19-20页 |
2.2.3 血管斑块理想模型 | 第20-22页 |
2.2.4 冠脉狭窄分叉血管理想模型 | 第22-23页 |
2.3 冠脉支架植入冠脉狭窄分叉血管过程模拟 | 第23-31页 |
2.3.1 冠脉支架压握及回弹 | 第24-25页 |
2.3.2 冠脉狭窄分叉血管预扩张 | 第25-26页 |
2.3.3 冠脉支架植入 | 第26-27页 |
2.3.4 冠脉支架扩张及回弹 | 第27-30页 |
2.3.5 分析讨论 | 第30-31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3章 冠脉支架植入不同斑块条件的冠脉狭窄分叉血管对分支血管的影响 | 第32-52页 |
3.1 评估参数 | 第32-36页 |
3.1.1 分支血管截面通流面积 | 第32-35页 |
3.1.2 分支血管偏移角度 | 第35页 |
3.1.3 分叉口投影面积 | 第35-36页 |
3.2 不同斑块狭窄程度下冠脉支架植入分叉血管时分支血管的差异 | 第36-41页 |
3.2.1 受力结果分析 | 第36-38页 |
3.2.2 形变结果分析 | 第38-41页 |
3.3 不同斑块长度下冠脉支架植入分叉血管时分支血管的差异 | 第41-43页 |
3.3.1 受力结果分析 | 第41-42页 |
3.3.2 形变结果分析 | 第42-43页 |
3.4 不同斑块位置下冠脉支架植入分叉血管时分支血管的差异 | 第43-45页 |
3.4.1 受力结果分析 | 第43-45页 |
3.4.2 形变结果分析 | 第45页 |
3.5 冠脉支架植入分叉血管后分支血管血流分析 | 第45-48页 |
3.6 讨论 | 第48-50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50-52页 |
第4章 冠脉支架植入个性化冠脉狭窄分叉血管模型的构建 | 第52-62页 |
4.1 冠脉狭窄分叉血管个性化模型的构建 | 第52-56页 |
4.1.1 冠脉分叉血管个性化模型 | 第52-54页 |
4.1.2 血管斑块个性化模型 | 第54-55页 |
4.1.3 冠脉狭窄分叉血管个性化模型 | 第55-56页 |
4.2 冠脉支架与冠脉狭窄分叉血管匹配模拟 | 第56-59页 |
4.2.1 冠脉支架压握及回弹 | 第56页 |
4.2.2 冠脉狭窄分叉血管预扩张 | 第56-57页 |
4.2.3 冠脉支架与冠脉狭窄分叉血管匹配模拟 | 第57-59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59-60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0-62页 |
总结与展望 | 第62-64页 |
总结 | 第62-63页 |
展望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7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70-72页 |
致谢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