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2-14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2-13页 |
1.2 本文主要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1.2.1 本文主要的研究内容 | 第13页 |
1.2.2 本文的主要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1.3 研究的创新点 | 第14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14-16页 |
2.1 关于海外石油经济合作合同的研究综述 | 第14-15页 |
2.2 关于国际石油合同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综述 | 第15-16页 |
2.3 对目前研究综述的评价和有待完善的看法 | 第16页 |
第三章 中国油气公司海外经济合作发展情况 | 第16-21页 |
3.1 中国油气公司海外经济合作情况 | 第16-19页 |
3.1.1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海外经济合作情况 | 第16-17页 |
3.1.2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海外经济合作情况 | 第17-18页 |
3.1.3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海外经济合作情况 | 第18-19页 |
3.2 中国油气公司海外经济合作总结及特点 | 第19-21页 |
第四章 中国油气公司海外经济合作合同模式分 | 第21-29页 |
4.1 国际石油合同模式概述 | 第21-29页 |
4.1.1 国际石油合同概述 | 第21-24页 |
4.1.2 国际石油合同模式分析 | 第24-29页 |
第五章 中国油气公司海外经济合作石油合同模式选择影响因素评估 | 第29-35页 |
5.1 宏观环境影响因素 | 第30-32页 |
5.1.1 政治环境因素 | 第30页 |
5.1.2 经济环境因素 | 第30-31页 |
5.1.3 技术环境因素 | 第31-32页 |
5.1.4 社会人文环境因素 | 第32页 |
5.1.5 自然环境因素 | 第32页 |
5.2 国别环境影响因素 | 第32-34页 |
5.2.1 法律环境因素 | 第32-33页 |
5.2.2 资源国的基础设施状况 | 第33页 |
5.2.3 资源国与投资国外交关系 | 第33页 |
5.2.4 资源国的竞争状态 | 第33页 |
5.2.5 投资国战略 | 第33页 |
5.2.6 油气公司内部战略 | 第33-34页 |
5.3 财税制度影响因素 | 第34-35页 |
5.3.1 义务工作量 | 第34页 |
5.3.2 定金支付规定 | 第34页 |
5.3.3 矿区使用费 | 第34页 |
5.3.4 成本回收约定 | 第34页 |
5.3.5 利润油气分成 | 第34-35页 |
5.3.6 政府参股 | 第35页 |
5.3.7 篱笆圈(Ring Fence) | 第35页 |
5.3.8 资源国国内市场义务 | 第35页 |
5.3.9 免税期与矿区使用费减免 | 第35页 |
第六章 石油合同模式选择影响因素的模糊综合评价 | 第35-50页 |
6.1 模糊层次分析法的概念 | 第35-38页 |
6.1.1 模糊层次分析法 | 第35-36页 |
6.1.2 德尔菲法 | 第36页 |
6.1.3 构造判断矩阵 | 第36-38页 |
6.2 编写MATLAB程序 | 第38页 |
6.3 建立模糊层次分析模型 | 第38-39页 |
6.4 设计调查问卷和数据收集 | 第39-40页 |
6.5 数据整理和结果分析 | 第40-50页 |
6.5.1 通用合同影响因素数据整理 | 第41-42页 |
6.5.2 矿税制合同影响因素权重分析 | 第42-44页 |
6.5.3 产量分成合同影响因素权重分析 | 第44-46页 |
6.5.4 数据结果分析 | 第46-50页 |
第七章 结论和政策建议 | 第50-53页 |
7.1 主要研究结论 | 第50-52页 |
7.2 政策建议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5页 |
附录A 中石油海外经济合作项目概览 | 第55-61页 |
附录B 模糊层次分析法公式及图表 | 第61-68页 |
附录C “中国油公司海外投资合作模式选择影响因素分析”调查问卷 | 第68-74页 |
致谢 | 第74-75页 |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