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英时史学思想探究--以《士与中国文化》为中心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绪论 | 第8-16页 |
一、选题意义 | 第8-10页 |
二、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三、研究方法与写作思路 | 第13-14页 |
四、创新点与不足 | 第14-16页 |
第一章 游学师承与余英时学术思想的形成 | 第16-23页 |
第一节 乡居时期 | 第16-17页 |
第二节 新亚求学时期 | 第17-20页 |
一、钱穆对余英时史学思想的影响 | 第18-19页 |
二、新亚时期的学术成就 | 第19-20页 |
第三节 美国留学定居时期 | 第20-23页 |
一、杨联陞对余英时史学思想的影响 | 第20-22页 |
二、美国留学定居时期的学术成就 | 第22-23页 |
第二章 余英时史学思想的理论特色 | 第23-53页 |
第一节 余英时的文化观 | 第23-37页 |
一、余英时的人文情怀 | 第24-25页 |
二、对中国古代士阶层的分析和认识 | 第25-31页 |
三、关心中国文化的前途和命运 | 第31-37页 |
第二节 余英时的变易史观 | 第37-53页 |
一、注重历史发展的连续性 | 第38-39页 |
二、关注历史事物变异或断裂 | 第39-53页 |
第三章 中西文化比较在余英时史学研究中的体现 | 第53-61页 |
第一节 余英时“史无定法”的历史研究方法 | 第53-55页 |
第二节 “史无定法”下的中西文化比较 | 第55-58页 |
一、中西文化的差异性 | 第55-57页 |
二、中西文化的共性 | 第57-58页 |
第三节 中西文化比较的旨趣 | 第58-61页 |
一、去西方文化中心论,坚持文化多元性 | 第59-60页 |
二、彰显中国文化的特性与地位 | 第60-61页 |
小结 | 第61-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