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科学基础理论论文--环境生物学论文--环境植物学论文

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浮游植物与环境因子关系的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1章 绪论第11-21页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1-12页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第12-19页
        1.2.1 浮游植物与环境因子第12-14页
        1.2.2 结构方程模型第14-19页
    1.3 研究内容及创新点第19-21页
        1.3.1 研究内容第19-20页
        1.3.2 主要创新点第20页
        1.3.3 论文结构图第20-21页
第2章 研究区域概况与方法第21-26页
    2.1 研究区域概况第21-22页
    2.2 样品采集与鉴定第22-23页
        2.2.1 样点布设第22页
        2.2.2 采样时间第22页
        2.2.3 取样与分析第22-23页
    2.3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第23-26页
        2.3.1 浮游植物优势度与多样性指数第23-24页
        2.3.2 统计分析第24-26页
第3章 七星湖浮游植物与环境因子第26-58页
    3.1 环境因子第26-32页
    3.2 浮游植物群落特征第32-37页
        3.2.1 物种组成第32-33页
        3.2.2 丰度时空变化第33-34页
        3.2.3 生物量时空变化第34-35页
        3.2.4 生物多样性时空变化第35-37页
    3.3 环境因子对浮游植物影响第37-52页
        3.3.1 环境因子对总浮游植物影响第37-41页
        3.3.2 环境因子对蓝藻门影响第41-45页
        3.3.3 环境因子对绿藻门影响第45-48页
        3.3.4 环境因子对硅藻门影响第48-52页
    3.4 讨论第52-57页
        3.4.1 七星湖营养状态第52-53页
        3.4.2 浮游植物群落与营养状态第53-55页
        3.4.3 环境因子与浮游植物关系第55-57页
    3.5 小结第57-58页
第4章 南四湖浮游植物与环境因子第58-83页
    4.1 环境因子与浮游植物群落特征第58-60页
        4.1.1 环境因子特征第58-59页
        4.1.2 浮游植物群落特征第59-60页
    4.2 环境因子对浮游植物的影响第60-81页
        4.2.1 环境因子对总浮游植物影响第60-65页
        4.2.2 环境因子对蓝藻门影响第65-70页
        4.2.3 环境因子对绿藻门影响第70-74页
        4.2.4 环境因子对硅藻门影响第74-81页
    4.3 讨论第81-82页
    4.4 小结第82-83页
第5章 结论第83-84页
第6章 问题与展望第84-85页
    6.1 存在的问题第84页
    6.2 展望第84-85页
参考文献第85-94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94-95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工作第95-96页
致谢第96页

论文共9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VOA新闻在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实证研究--以西北民族大学2016级B7,B8班学生为例
下一篇:网络安全治理中的参与型行政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