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1-12页 |
ABSTRACT | 第12-14页 |
引言 | 第15-22页 |
第一章 概念界定与研究发展 | 第22-28页 |
1.1 公共政策终结相关概念界定 | 第22-24页 |
1.1.1 政策终结 | 第22-23页 |
1.1.2 过程视角 | 第23-24页 |
1.2 公共政策终结理论研究与发展状况 | 第24-28页 |
1.2.1 国外公共政策终结理论研究与发展状况 | 第24-26页 |
1.2.2 我国公共政策终结理论研究与发展状况 | 第26-28页 |
第二章 我国公共政策终结的个案分析 | 第28-43页 |
2.1 政策废止:农业税政策 | 第28-31页 |
2.1.1 政策严苛:农业税是国家财政主要来源 | 第28页 |
2.1.2 政策反复:农业税收负担有所降低 | 第28-29页 |
2.1.3 政策稳定:农业税收进一步减轻 | 第29页 |
2.1.4 政策废止:农业税正式终结 | 第29-31页 |
2.2 政策替代:独生子女政策 | 第31-34页 |
2.2.1 政策萌芽:控制人口增长过快 | 第31-32页 |
2.2.2 政策发展:严格限制人口数量 | 第32-33页 |
2.2.3 政策替代:优化人口结构 | 第33-34页 |
2.3 政策分解:户籍政策 | 第34-38页 |
2.3.1 政策出台:便于人口统计、恢复生产 | 第34-35页 |
2.3.2 政策变异:控制城乡人口自由流动 | 第35页 |
2.3.3 政策改革:城乡户籍限制破冰 | 第35-36页 |
2.3.4 政策分解:户籍政策渐进终结 | 第36-38页 |
2.4 政策合并: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策和新农合政策 | 第38-40页 |
2.4.1 政策并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策与新农合政策 | 第38-39页 |
2.4.2 政策合并: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策 | 第39-40页 |
2.5 政策废止: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政策 | 第40-43页 |
2.5.1 政策出台:维护社会秩序 | 第40-41页 |
2.5.2 政策偏差:限制人口自由流动 | 第41页 |
2.5.3 政策废止:“孙志刚事件”的推动 | 第41-43页 |
第三章 我国公共政策终结的逻辑分析 | 第43-52页 |
3.1 政策环境变化是政策终结的主要动因 | 第43-45页 |
3.1.1 政策环境变化导致政策服务需求降低 | 第43-44页 |
3.1.2 政策环境变化促使政府开始政策学习 | 第44-45页 |
3.2 政策之窗开启是政策进入终结议程的重要契机 | 第45-48页 |
3.2.1 问题主线引发社会关注,形成政策问题 | 第45-46页 |
3.2.2 政治主线改变政策环境,调整政策侧重点 | 第46-48页 |
3.3 政治价值是政策终结正式启动的决定性因素 | 第48-50页 |
3.3.1 政策主体利用自身权力打开终结大门 | 第48-49页 |
3.3.2 政策主体凭借主流媒体宣传终结诉求 | 第49页 |
3.3.3 政策主体借助政治社会化内化公民政治素质 | 第49-50页 |
3.4 强逻辑与弱逻辑之间的协调是政策终结落实的关键环节 | 第50-52页 |
3.4.1 政策终结过程中的强逻辑与弱逻辑 | 第50-51页 |
3.4.2 强逻辑与弱逻辑之间的协调配合 | 第51-52页 |
第四章 我国公共政策终结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52-58页 |
4.1 公共政策终结议程设置困难 | 第52-53页 |
4.1.1 政策供需不均衡导致政策终结甄别难度增大 | 第52-53页 |
4.1.2 政策涉及领域众多,终结牵一发而动全身 | 第53页 |
4.2 公共政策终结启动艰难 | 第53-55页 |
4.2.1 政策终结成本高昂致使政策终结启动受阻 | 第53-54页 |
4.2.2 政策组织结构惯性干扰政策终结及时开启 | 第54-55页 |
4.3 公共政策“终而不结” | 第55-58页 |
4.3.1 压力型体制导致政策终结落实遭遇阻滞 | 第55-56页 |
4.3.2 参与者间的利益冲突阻碍政策终结过程 | 第56-57页 |
4.3.3 政策终结缺乏实践成功的经验及标杆效应 | 第57-58页 |
第五章 优化我国公共政策终结过程的对策 | 第58-64页 |
5.1 整合公共政策资源,优化政策集群 | 第58-60页 |
5.1.1 经济资源:合理评估终结效果,控制终结成本 | 第58-59页 |
5.1.2 政治资源:完善组织机制,克服组织结构惯性 | 第59页 |
5.1.3 社会资源:以合作型输入代替系统内输入,鼓励多元参与 | 第59-60页 |
5.2 科学制定终结程序,保证过程科学合法 | 第60-61页 |
5.2.1 加强科学评估,确保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和公开性 | 第60页 |
5.2.2 建立政策终结定期审查机制,及时甄别过时政策 | 第60-61页 |
5.2.3 制定并引导利益补偿机制,实现利益结构整合 | 第61页 |
5.3 合理运用方法技术,推动政策终结过程快速顺畅 | 第61-64页 |
5.3.1 把握终结恰当时机,避免出现政策真空 | 第61-62页 |
5.3.2 强制行政与妥协退让相互配合 | 第62页 |
5.3.3 利用多种媒体形式加强舆论引导 | 第62-64页 |
结语 | 第64-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70-71页 |
致谢 | 第71-73页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 第73-74页 |
承诺书 | 第74-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