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5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页 |
1.2 快捷货车转向架发展概况 | 第9-11页 |
1.3 焊接残余应力及消除方法 | 第11-12页 |
1.3.1 残余应力定义 | 第11页 |
1.3.2 常用的残余应力消除方法 | 第11-12页 |
1.4 焊接数值仿真技术的发展与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5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第二章 有限元模型建立 | 第15-27页 |
2.1 焊接仿真的理论基础 | 第15-18页 |
2.1.1 热弹塑性有限元理论 | 第15-16页 |
2.1.2 应力应变关系 | 第16-17页 |
2.1.3 平衡方程 | 第17页 |
2.1.4 求解过程 | 第17-18页 |
2.2 有限元模型划分 | 第18-19页 |
2.3 边界条件的建立 | 第19-22页 |
2.3.1 散热面的建立 | 第19-20页 |
2.3.2 试板边界条件的建立 | 第20-21页 |
2.3.3 侧梁边界条件的建立 | 第21-22页 |
2.4 材料模型的建立 | 第22-24页 |
2.5 热源的选取和简化 | 第24页 |
2.6 侧梁外部长焊缝焊接顺序方案设计 | 第24-25页 |
2.7 焊后热处理曲线的定义 | 第25-26页 |
2.8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第三章 试板焊接残余应力仿真结果分析 | 第27-34页 |
3.1 仿真结果分析 | 第27-29页 |
3.2 焊接残余应力仿真结果与试验结果的对比分析 | 第29-32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32-34页 |
第四章 侧梁仿真结果与分析 | 第34-68页 |
4.1 侧梁焊接残余应力分析 | 第34-52页 |
4.1.1 侧梁残余应力仿真结果分析 | 第34-36页 |
4.1.2 外部长焊缝Mises应力对比 | 第36-43页 |
4.1.3 部分位置仿真结果与实际测量结果的残余应力对比分析 | 第43-52页 |
4.2 焊接变形分析 | 第52-67页 |
4.2.1 变形云图分析 | 第52-61页 |
4.2.2 局部变形分析 | 第61-67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结论 | 第68-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3-74页 |
致谢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