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曹四夭钼矿床原生晕特征及深部找矿预测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5页 |
1.1 研究依据及意义 | 第9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9-14页 |
1.2.1 原生晕找矿方法的研究 | 第9-10页 |
1.2.2 原生晕找矿方法的应用 | 第10-11页 |
1.2.3 C.B.格里戈良分带指数法改良 | 第11页 |
1.2.4 便携式X荧光分析 | 第11-12页 |
1.2.5 曹四夭钼矿研究程度 | 第12-14页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4-15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4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第二章 矿区地质 | 第15-25页 |
2.1 矿区位置概况 | 第16-17页 |
2.2 矿区地层 | 第17-20页 |
2.3 矿区岩浆岩 | 第20-21页 |
2.4 矿区构造 | 第21-22页 |
2.5 矿体特征 | 第22-25页 |
第三章 典型钻孔岩性及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 第25-39页 |
3.1 典型钻孔选取 | 第25-26页 |
3.2 PXRF原位测量 | 第26-27页 |
3.3 ZK0403 | 第27-31页 |
3.3.1 钻孔岩性特征 | 第27页 |
3.3.2 元素垂向分布特征 | 第27-31页 |
3.4 ZK1203 | 第31-35页 |
3.4.1 钻孔岩性特征 | 第31页 |
3.4.2 元素垂向分布特征 | 第31-35页 |
3.5 ZK1603 | 第35-39页 |
3.5.1 钻孔岩性特征 | 第35页 |
3.5.2 元素垂向分布特征 | 第35-39页 |
第四章 矿床原生晕分带特征 | 第39-47页 |
4.1 原生晕分带 | 第39-40页 |
4.1.1 背景介绍 | 第39页 |
4.1.2 原生晕分带的计算方法 | 第39-40页 |
4.2 指示元素的选择 | 第40-42页 |
4.3 元素分带序列计算 | 第42-44页 |
4.3.1 PXRF数据特征 | 第42-43页 |
4.3.2 数据处理方法对比 | 第43-44页 |
4.3.2.1 原数据处理 | 第43页 |
4.3.2.2 均值法处理 | 第43页 |
4.3.2.3 剔除法处理 | 第43-44页 |
4.3.2.4 小结 | 第44页 |
4.4 元素分带结果与讨论 | 第44-47页 |
第五章 元素组合特征分析 | 第47-59页 |
5.1 ZK0403多元分析 | 第47-50页 |
5.1.1 相关性分析 | 第47-48页 |
5.1.2 聚类分析 | 第48页 |
5.1.3 主成分分析 | 第48-50页 |
5.2 ZK1203多元分析 | 第50-53页 |
5.2.1 相关性分析 | 第50-51页 |
5.2.2 聚类分析 | 第51-52页 |
5.2.3 主成分分析 | 第52-53页 |
5.3 ZK1603多元分析 | 第53-56页 |
5.3.1 相关性分析 | 第53-54页 |
5.3.2 聚类分析 | 第54页 |
5.3.3 主成分分析 | 第54-56页 |
5.4 总结 | 第56-59页 |
第六章 深部找矿预测 | 第59-63页 |
6.1 深部矿体预测 | 第59-61页 |
6.1.1 深部预测理论 | 第59-60页 |
6.1.2 深部找矿预测 | 第60-61页 |
6.2 深部找矿标志 | 第61-63页 |
第七章 结论 | 第63-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9页 |
致谢 | 第69-71页 |
作者简介 | 第71-7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科研成果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