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3页 |
1.1 引言 | 第9-10页 |
1.2 单结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概述 | 第10-15页 |
1.2.1 钙钛矿材料 | 第10-12页 |
1.2.2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结构 | 第12-13页 |
1.2.3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工作原理 | 第13-14页 |
1.2.4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性能稳定性问题 | 第14-15页 |
1.3 钙钛矿/晶硅叠层太阳能电池 | 第15-21页 |
1.3.1 钙钛矿/晶硅叠层太阳能电池的工作原理及制备方法 | 第15-16页 |
1.3.2 钙钛矿/晶硅叠层太阳能电池的研究进展 | 第16-21页 |
1.4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及主要内容 | 第21-23页 |
1.4.1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 | 第21页 |
1.4.2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1-23页 |
第二章 实验内容与测试方法 | 第23-33页 |
2.1 实验药品与仪器 | 第23-24页 |
2.2 结构与性能表征方法 | 第24-28页 |
2.2.1 薄膜的透射谱测试 | 第24-25页 |
2.2.2 薄膜的厚度测试 | 第25页 |
2.2.3 扫描电子显微镜测试 | 第25-26页 |
2.2.4 原子力显微镜测试 | 第26-27页 |
2.2.5 X射线衍射仪测试 | 第27页 |
2.2.6 电流电压测试 | 第27-28页 |
2.3 实验准备 | 第28-30页 |
2.3.1 衬底清洗 | 第28页 |
2.3.2 甲基溴化铵和甲基氯化铵的制备 | 第28-29页 |
2.3.3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器件组装 | 第29-30页 |
2.4 Silvaco Altas模拟软件介绍 | 第30-33页 |
第三章 CH_3NH_3PbI_2Br光吸收层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表征 | 第33-41页 |
3.1 CH_3NH_3PbI_2Br薄膜的制备 | 第33-34页 |
3.1.1 前驱体溶液的制备 | 第33-34页 |
3.1.2 CH_3NH_3PbI_2Br薄膜的制备 | 第34页 |
3.2 CH_3NH_3PbI_2Br薄膜的优化表征 | 第34-36页 |
3.3 退火温度对CH_3NH_3PbI_2Br薄膜性能的影响 | 第36-40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四章 ZnO电子传输层的制备及对钙钛矿电池性能的影响 | 第41-51页 |
4.1 制备 | 第42-43页 |
4.2 表征 | 第43-48页 |
4.3 不同溅射时间下ZnO对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性能的影响 | 第48-49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9-51页 |
第五章 钙钛矿/晶硅叠层太阳能电池的Silvaco Altas仿真 | 第51-66页 |
5.1 无空穴传输层的钙钛矿/晶硅叠层太阳能电池的模拟 | 第52-59页 |
5.1.1 CH_3NH_3PbI_2Br光吸收层的厚度优化 | 第53-55页 |
5.1.2 隧道结优化 | 第55-58页 |
5.1.3 优化之后的钙钛矿/晶硅叠层太阳能电池 | 第58-59页 |
5.2 以NiOx为空穴传输层的钙钛矿/晶硅叠层太阳能电池的模拟仿真 | 第59-64页 |
5.2.1 NiOx空穴传输层厚度的优化 | 第60-62页 |
5.2.2 CH_3NH_3PbI_2Br层厚度优化 | 第62-63页 |
5.2.3 隧道结优化 | 第63页 |
5.2.4 优化后的钙钛矿/晶硅叠层太阳能电池 | 第63-64页 |
5.3 小结 | 第64-66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66-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5页 |
攻读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 第75-77页 |
致谢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