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视域下高校统战工作路径创新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0页 |
第一节 选题背景 | 第10页 |
第二节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一、理论价值 | 第10页 |
二、现实意义 | 第10-11页 |
第三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8页 |
一、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二、国外研究现状 | 第15-18页 |
第四节 研究内容和主要创新点 | 第18-19页 |
一、研究内容 | 第18页 |
二、主要创新点 | 第18-19页 |
第五节 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一、文献研究法 | 第19页 |
二、实证分析法 | 第19页 |
三、逻辑推理法 | 第19-20页 |
第二章 新媒体以及统一战线理论的相关阐述 | 第20-32页 |
第一节 理论基础 | 第20-25页 |
一、马克思、恩格斯统战联盟思想 | 第20-21页 |
二、列宁关于统一战线的相关论述 | 第21页 |
三、十八大以前我党对统一战线的认识 | 第21-24页 |
四、十八大以来我党对统一战线的认识 | 第24-25页 |
第二节 基本概念 | 第25-28页 |
一、新媒体 | 第25-26页 |
二、统一战线 | 第26页 |
三、知识分子 | 第26-27页 |
四、高校统一战线工作 | 第27-28页 |
第三节 新媒体的特点及影响 | 第28-32页 |
一、新媒体的特点 | 第29-30页 |
二、新媒体对社会的影响 | 第30-32页 |
第三章 高校统战工作的现状分析 | 第32-42页 |
第一节 高校统战工作取得的成绩 | 第32-38页 |
一、建立了统战部门官方网站 | 第34-35页 |
二、占领了新媒体引领统战工作群情主阵地 | 第35-37页 |
三、提高了党外人士参与民主管理与监督的积极性 | 第37-38页 |
四、解决了统战成员的实际问题 | 第38页 |
第二节 高校统战工作存在的问题 | 第38-42页 |
一、部门网站重建设轻管理 | 第40页 |
二、工作方法因循守旧 | 第40页 |
三、工作者队伍新媒体素质良莠不齐 | 第40-42页 |
第四章 运用新媒体开展高校统战工作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42-50页 |
第一节 思想认识不到位 | 第42-44页 |
一、党政领导干部价值认识不足 | 第42-43页 |
二、民主党派人士政治参与度不高 | 第43-44页 |
三、宣传动员工作不佳 | 第44页 |
第二节 工作机制不健全 | 第44-47页 |
一、机构设置不完善 | 第44-45页 |
二、人员配备不充分 | 第45-46页 |
三、经费投入不充足 | 第46页 |
四、工作载体建设滞后 | 第46-47页 |
第三节 制度建设不完善 | 第47-50页 |
一、新媒体融入党外人士干部选拔任用制度不健全 | 第48页 |
二、新媒体参与党外人士参与高校管理制度不完善 | 第48页 |
三、新媒体纳入党外人士发挥民主监督作用制度不完备 | 第48-50页 |
第五章 运用新媒体不断推进高校统战工作路径创新 | 第50-66页 |
第一节 树立新媒体纳入统战工作新观念 | 第50-53页 |
一、新媒体“大统战”理念 | 第51页 |
二、以人为本理念 | 第51-52页 |
三、统筹性理念 | 第52页 |
四、与时俱进理念 | 第52-53页 |
第二节 建设新媒体统战工作载体新平台 | 第53-57页 |
一、维护更新部门网站平台 | 第53-55页 |
二、利用好即时通讯平台 | 第55-56页 |
三、开设网络论坛平台 | 第56页 |
四、开通微博交流平台 | 第56-57页 |
第三节 完善新媒体融入统战工作新机制 | 第57-61页 |
一、形成新旧媒体融合机制 | 第57-58页 |
二、构建新媒体信息反馈机制 | 第58-59页 |
三、建立良好的新媒体舆论引导机制 | 第59-60页 |
四、建立其他相关体制机制 | 第60-61页 |
第四节 培养高素质新媒体统战工作者队伍 | 第61-66页 |
一、提升统战系统成员的新媒体素养 | 第62-63页 |
二、重点培养新媒体应用型人才 | 第63页 |
三、突出培养新媒体“舆论领袖” | 第63-66页 |
结论 | 第66-68页 |
附录 关于运用新媒体载体开展高校统战工作的调查 | 第68-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 第76-78页 |
致谢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