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主要符号表 | 第19-20页 |
1 绪论 | 第20-53页 |
1.1 引言 | 第20-21页 |
1.2 电化学储能器件 | 第21-38页 |
1.2.1 超级电容器 | 第21-32页 |
1.2.1.1 超级电容器的简介 | 第21-23页 |
1.2.1.2 超级电容器的分类及储能机理 | 第23-26页 |
1.2.1.3 超级电容器的性能评价指标 | 第26-32页 |
1.2.1.4 超级电容器的优势与挑战 | 第32页 |
1.2.2 锂离子电池 | 第32-38页 |
1.2.2.1 锂离子电池的简介 | 第32-33页 |
1.2.2.2 锂离子电池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 第33-35页 |
1.2.2.3 锂离子电池的性能评价指标 | 第35-38页 |
1.2.2.4 锂离子电池的优势与挑战 | 第38页 |
1.3 储能材料 | 第38-51页 |
1.3.1 超级电容器的电极材料 | 第40-43页 |
1.3.2 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 | 第43-46页 |
1.3.3 二氧化锡基-材料的概述 | 第46-48页 |
1.3.3.1 二氧化锡简介 | 第46页 |
1.3.3.2 二氧化锡在电化学储能领域的研究进展 | 第46-48页 |
1.3.4 材料的改性方法 | 第48-51页 |
1.4 本文的选题意义及研究思路 | 第51-53页 |
2 实验部分 | 第53-59页 |
2.1 实验试剂 | 第53-54页 |
2.2 实验设备 | 第54-55页 |
2.3 材料的组成与结构表征方法 | 第55-59页 |
2.3.1 X-射线粉末衍射技术 | 第55页 |
2.3.2 扫描电子显微镜 | 第55-56页 |
2.3.3 透射电子显微镜 | 第56页 |
2.3.4 X射线光电子能谱技术 | 第56-57页 |
2.3.5 氮气物理吸附测试 | 第57页 |
2.3.6 热重分析测试 | 第57页 |
2.3.7 红外光谱分析技术 | 第57页 |
2.3.8 拉曼光谱分析 | 第57-59页 |
3 纳米晶粒构成的二氧化锡中空微球的制备及其赝电容性能 | 第59-75页 |
3.1 引言 | 第59-60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60-61页 |
3.2.1 材料的制备 | 第60-61页 |
3.2.2 材料表征手段 | 第61页 |
3.2.3 电化学性能测试 | 第61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61-73页 |
3.3.1 纳米晶粒构成的二氧化锡中空微球的形成过程分析 | 第61-62页 |
3.3.2 纳米晶粒构成的二氧化锡中空微球合成条件的优化 | 第62-65页 |
3.3.3 纳米晶粒构成的二氧化锡中空微球的结构与形貌表征 | 第65-69页 |
3.3.4 纳米晶粒构成的二氧化锡中空微球的赝电容性能研究 | 第69-73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73-75页 |
4 多组分二氧化锡/碳复合物的制备及其赝电容性能 | 第75-90页 |
4.1 引言 | 第75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75-77页 |
4.2.1 材料的制备 | 第75-77页 |
4.2.2 材料表征 | 第77页 |
4.2.3 理论计算方法 | 第77页 |
4.2.4 电化学性能测试 | 第77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77-88页 |
4.3.1 多组分二氧化锡/碳复合物的形成过程分析 | 第77-78页 |
4.3.2 多组分二氧化锡/碳复合物的结构与形貌表征 | 第78-84页 |
4.3.3 多组分二氧化锡/碳复合物的赝电容性能研究 | 第84-88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88-90页 |
5 磷化的二氧化锡基石墨烯材料的制备及其储锂和赝电容性能 | 第90-109页 |
5.1 引言 | 第90页 |
5.2 实验部分 | 第90-93页 |
5.2.1 材料的制备 | 第90-92页 |
5.2.2 材料表征 | 第92页 |
5.2.3 电化学性能测试 | 第92-93页 |
5.3 结果与讨论 | 第93-107页 |
5.3.1 磷化的二氧化锡基石墨烯复合物的形成过程分析 | 第93页 |
5.3.2 磷化的二氧化锡基石墨烯复合物的结构与形貌表征 | 第93-98页 |
5.3.3 磷化的二氧化锡基石墨烯复合物的储锂性能研究 | 第98-102页 |
5.3.4 磷化的二氧化锡基石墨烯复合物储锂动力学过程分析 | 第102-107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107-109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109-112页 |
6.1 结论 | 第109-110页 |
6.2 创新点 | 第110页 |
6.3 展望 | 第110-112页 |
参考文献 | 第112-123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项目及科研成果 | 第123-126页 |
致谢 | 第126-128页 |
作者简介 | 第12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