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1 绪论 | 第9-16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4页 |
1.2.1 LNG运输及槽车的发展 | 第10页 |
1.2.2 道路运输事故风险分析 | 第10-11页 |
1.2.3 车辆侧翻稳定性研究 | 第11-12页 |
1.2.4 车辆防侧翻预警及控制 | 第12-14页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1.4 研究技术路线 | 第15-16页 |
2 LNG槽车侧翻事故风险分析 | 第16-29页 |
2.1 LNG槽车侧翻事故 | 第16-17页 |
2.2 侧翻事故风险因素 | 第17页 |
2.3 基于AHP-F的侧翻事故风险分析 | 第17-28页 |
2.3.1 风险指标体系的建立 | 第18-19页 |
2.3.2 指标权重的确定 | 第19-24页 |
2.3.3 评价指标集与评语集的建立 | 第24页 |
2.3.4 模糊综合评价 | 第24-28页 |
2.3.5 结果分析 | 第28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3 LNG槽车侧翻稳定性研究 | 第29-45页 |
3.1 侧翻稳定性影响因素 | 第29-31页 |
3.2 侧翻稳定性模型 | 第31-43页 |
3.2.1 静止液体质心位置 | 第32-36页 |
3.2.2 侧翻物理模型 | 第36-37页 |
3.2.3 侧翻数学模型 | 第37-43页 |
3.3 侧翻阈值的确定 | 第43-44页 |
3.3.1 侧翻预警阈值 | 第43-44页 |
3.3.2 侧翻控制阈值 | 第44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4 LNG槽车防侧翻自稳定控制研究 | 第45-57页 |
4.1 自稳定控制原理 | 第45-48页 |
4.1.1 自稳定控制理论 | 第45-46页 |
4.1.2 自稳定控制构架 | 第46-48页 |
4.2 自稳定预警程序开发 | 第48-52页 |
4.2.1 槽车参数的获取 | 第49页 |
4.2.2 槽车行驶状态的判断 | 第49-51页 |
4.2.3 槽车危险状态的预警 | 第51页 |
4.2.4 槽车侧翻危险预警值 | 第51-52页 |
4.3 自稳定控制研究 | 第52-55页 |
4.3.1 侧翻状态数据的获取 | 第52页 |
4.3.2 防侧翻自稳定程序控制 | 第52-54页 |
4.3.3 防侧翻自稳定机械控制 | 第54-55页 |
4.3.4 防侧翻自稳定控制值 | 第55页 |
4.4 自稳定控制系统优化 | 第55-56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5 LNG槽车防侧翻自稳定性验证 | 第57-64页 |
5.1 验证工具与方法 | 第57-58页 |
5.2 稳定性模型验证 | 第58-62页 |
5.2.1 悬架形变量验证 | 第58页 |
5.2.2 侧翻风险验证 | 第58-62页 |
5.3 自稳定控制验证 | 第62-63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6 总结与展望 | 第64-66页 |
6.1 总结 | 第64-65页 |
6.2 展望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69页 |
致谢 | 第69-70页 |
附录A:2010~2016年槽车运输事故汇总表 | 第70-72页 |
附录B:关于LNG槽车公路运输侧翻事故风险分析的调查问卷 | 第72-75页 |
附录C:LNG槽车防侧翻预警及自稳定控制(关键)代码 | 第75-77页 |
附录D:LNG槽车预警及自稳定控制参考数值 | 第77-79页 |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著及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