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1 绪论 | 第10-16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3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3-14页 |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4-15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4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1.5 研究框架 | 第15-16页 |
2 认知心理学相关理论 | 第16-24页 |
2.1 认知心理学概述 | 第16-17页 |
2.1.1 认知心理学的概念 | 第16页 |
2.1.2 认知心理学的发展 | 第16-17页 |
2.2 认知心理学的核心内容 | 第17-20页 |
2.2.1 信息加工理论 | 第17-19页 |
2.2.2 人的信息加工模式 | 第19-20页 |
2.3 认知心理与城市生活移动平台交互界面设计 | 第20-22页 |
2.3.1 认知心理与城市生活移动平台交互界面设计的联系 | 第20-21页 |
2.3.2 基于认知心理的城市生活移动平台交互界面设计要点 | 第21-22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2-24页 |
3 城市生活移动平台交互界面的认知特性分析 | 第24-40页 |
3.1 用户界面的感知特性分析 | 第24-33页 |
3.1.1 感知影响要素分析 | 第24-28页 |
3.1.2 用户界面的视觉感知信息加工过程 | 第28-30页 |
3.1.3 用户界面的界面结构感知 | 第30-31页 |
3.1.4 用户界面的界面色彩感知 | 第31-33页 |
3.2 用户界面的注意特性分析 | 第33-36页 |
3.2.1 用户界面视觉注意特性 | 第33-35页 |
3.2.2 引导用户目标注意 | 第35-36页 |
3.3 用户界面的记忆特性分析 | 第36-38页 |
3.3.1 记忆形成路径 | 第37页 |
3.3.2 用户界面的记忆负荷 | 第37-38页 |
3.4 用户界面的其他特性分析 | 第38-39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4 城市生活移动平台界面对用户认知影响的眼动实验 | 第40-50页 |
4.1 城市生活移动平台界面眼动实验 | 第40-42页 |
4.1.1 实验目的 | 第40页 |
4.1.2 实验环境和设备 | 第40页 |
4.1.3 实验被试用户 | 第40页 |
4.1.4 实验材料 | 第40-41页 |
4.1.5 实验流程 | 第41-42页 |
4.2 实验结果分析 | 第42-47页 |
4.2.3 实验主观评价分析 | 第45-47页 |
4.3 城市生活移动平台交互界面设计遵循的基本原则 | 第47-48页 |
4.3.1 交互反馈性原则 | 第47页 |
4.3.2 视觉层次性原则 | 第47-48页 |
4.3.3 界面图片均衡性原则 | 第48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8-50页 |
5 城市生活移动平台交互界面设计实践 | 第50-72页 |
5.1 用户研究 | 第50-52页 |
5.1.1 用户问卷调查 | 第50页 |
5.1.2 调研记录分析 | 第50-51页 |
5.1.3 用户需求分析 | 第51-52页 |
5.2 项目定位 | 第52页 |
5.3 项目调研 | 第52-54页 |
5.4 城市生活移动平台交互系统设计 | 第54-60页 |
5.4.1 信息架构图 | 第54-55页 |
5.4.2 任务流程图 | 第55-60页 |
5.4.3 交互流程图 | 第60页 |
5.5 城市生活移动平台视觉界面框架设计 | 第60-65页 |
5.5.1 注册登录系统原型图 | 第61-62页 |
5.5.2 首页及搜索页面原型图 | 第62-63页 |
5.5.3 发现及地点详情页原型图 | 第63-64页 |
5.5.4 发布页面原型图 | 第64-65页 |
5.5.5 动态页面及个人主页原型图 | 第65页 |
5.6 城市生活移动平台视觉界面感知设计 | 第65-70页 |
5.6.1 注册登录系统高保真效果图 | 第66页 |
5.6.2 “漫城”其他页面高保真效果图 | 第66-70页 |
5.7 设计评价 | 第70页 |
5.8 本章小结 | 第70-72页 |
6 总结与展望 | 第72-74页 |
6.1 总结 | 第72页 |
6.2 展望 | 第72-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8页 |
附录 A | 第78-80页 |
附录 B | 第80-83页 |
附录 C | 第83-84页 |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清单 | 第84-86页 |
致谢 | 第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