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3-4页 |
摘要 | 第4-7页 |
ABSTRACT | 第7-10页 |
符号说明 | 第17-18页 |
单位符号 | 第18-1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9-37页 |
1.1 荧光标记技术的简介及常用的荧光染料 | 第19-25页 |
1.1.1 荧光素类染料及其应用 | 第19-20页 |
1.1.2 罗丹明类染料及其应用 | 第20页 |
1.1.3 花菁染料及其应用 | 第20-21页 |
1.1.4 镧系元素及其配体种类 | 第21-25页 |
1.2 miRNA简介及其主要检测方法 | 第25-32页 |
1.2.1 Northern blotting | 第26页 |
1.2.2 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 | 第26-28页 |
1.2.3 基于纳米金的检测方法 | 第28-29页 |
1.2.4 miRNA微阵列法 | 第29-31页 |
1.2.5 原位杂交技术 | 第31-32页 |
1.2.6 其他基于扩增的检测技术 | 第32页 |
1.3 免疫球蛋白G简介及其主要检测方法 | 第32-35页 |
1.3.1 放射性免疫测定法 | 第32页 |
1.3.2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 | 第32-33页 |
1.3.3 基于纳米粒子的免疫传感器 | 第33页 |
1.3.4 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技术 | 第33-34页 |
1.3.5 其他检测技术 | 第34-35页 |
1.4 本课题的意义 | 第35-37页 |
第二章 新型锁核酸修饰的荧光探针检测体系的构建及在hsa-miR-223检测中的应用 | 第37-57页 |
2.1 引言 | 第37-39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39-46页 |
2.2.1 实验原料和仪器 | 第39-40页 |
2.2.2 玻片表面修饰硅烷化试剂DMOAP | 第40页 |
2.2.3 DMOAP修饰的玻片表面固定链霉亲和素(SA) | 第40-41页 |
2.2.4 荧光素FITC标记SA及其在玻片表面的固定 | 第41页 |
2.2.5 缓冲液中hsa-miR-223检测条件的优化 | 第41-42页 |
2.2.6 可行性分析 | 第42页 |
2.2.7 检测缓冲液中hsa-miR-223的检测限及线性分析 | 第42页 |
2.2.8 检测血清中的hsa-miR-223检测条件优化 | 第42-43页 |
2.2.9 RT-PCR方法检测血清中的hsa-miR-223 | 第43-46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46-56页 |
2.3.1 玻片表面修饰DMOAP的接触角表征 | 第46页 |
2.3.2 玻片表面修饰DMOAP的XPS表征 | 第46-47页 |
2.3.3 偏光显微镜表征SA的固定结果 | 第47-48页 |
2.3.4 FITC-SA的标记及固定结果表征 | 第48-50页 |
2.3.5 优化分子杂交条件 | 第50-51页 |
2.3.6 可行性分析 | 第51-52页 |
2.3.7 检测缓冲液中hsa-miR-223的检测限 | 第52-53页 |
2.3.8 血清中hsa-miR-223检测条件优化 | 第53-54页 |
2.3.9 与RT-PCR法检测人血清中的hsa-miR-223比较 | 第54-56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第三章 新型稀土荧光探针检测体系的构建及其在免疫球蛋白G检测中的应用 | 第57-71页 |
3.1 引言 | 第57-59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59-62页 |
3.2.1 实验原料和仪器 | 第59-60页 |
3.2.2 PEI-DTPA超支化配体的制备 | 第60页 |
3.2.3 新型配体PEI-DTPA与羊抗兔抗体anti-IgG结合 | 第60页 |
3.2.4 Anti-IgG-PEI-DTPA螯合Eu~(3+) | 第60-61页 |
3.2.5 Eu~(3+)-DTTA与anti-IgG结合 | 第61页 |
3.2.6 利用制备的anti-IgG-配体-Eu~(3+)复合物检测IgG | 第61-62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62-68页 |
3.3.1 PEI-DTPA的~1H-NMR谱图表征 | 第62-64页 |
3.3.2 PEI-DTPA的傅里叶变换红外谱图表征 | 第64页 |
3.3.3 Anti-IgG-PEI600-DTPA-Eu~(3+)的特异性验证 | 第64-65页 |
3.3.4 Anti-IgG-PEI-DTPA-Eu~(3+)与anti-IgG-DTTA-Eu~(3+)荧光信号对比 | 第65-66页 |
3.3.5 探讨最佳洗涤条件 | 第66-67页 |
3.3.6 BSA对anti-IgG-PEI1800-DTPA-Eu~(3+)复合体系封端降低背景荧光 | 第67-68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68-71页 |
第四章 全文总结 | 第71-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85页 |
致谢 | 第85-87页 |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7-89页 |
导师及作者简介 | 第89-91页 |
附件 | 第91-9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