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4-7页 |
摘要 | 第7-9页 |
1 文献综述 | 第9-16页 |
1.1 玉米生产的重要性 | 第9页 |
1.2 玉米机械化收获的重要性 | 第9页 |
1.3 玉米机械化收获的现状及限制其发展的因素 | 第9-10页 |
1.4 影响籽粒破碎率的研究 | 第10-13页 |
1.4.1 玉米籽粒含水量及脱水速率的研究 | 第10-12页 |
1.4.2 玉米籽粒抗压能力的研究 | 第12-13页 |
1.5 其他影响玉米籽粒机收的性状的研究 | 第13-16页 |
1.5.1 玉米茎秆强度的研究 | 第13-15页 |
1.5.2 玉米苞叶的研究 | 第15-16页 |
2 引言 | 第16-18页 |
3 材料与方法 | 第18-20页 |
3.1 试验材料与试验设计 | 第18页 |
3.2 性状调查与数据分析 | 第18-20页 |
4 结果与分析 | 第20-50页 |
4.1 籽粒含水量及脱水速率分析 | 第20-30页 |
4.1.1 籽粒含水量与脱水速率的联合方差分析 | 第20页 |
4.1.2 收获时籽粒含水量分析 | 第20-21页 |
4.1.3 四个时期脱水速率分析 | 第21-26页 |
4.1.4 籽粒含水量与脱水速率配合力分析 | 第26-30页 |
4.1.4.1 籽粒含水量配合力效应分析 | 第27-28页 |
4.1.4.2 脱水速率的配合力效应分析 | 第28-30页 |
4.2 籽粒抗破碎压力的分析 | 第30-37页 |
4.2.1 籽粒抗破碎压力的联合方差分析 | 第30-31页 |
4.2.2 籽粒在不同含水量下的籽粒抗破碎压力的比较 | 第31-33页 |
4.2.3 六个水分含量籽粒的抗破碎压力的整合分析 | 第33-34页 |
4.2.4 籽粒抗破碎压力的配合力方差分析 | 第34-35页 |
4.2.5 不同水分条件下籽粒抗破碎压力的GCA效应分析 | 第35页 |
4.2.6 不同水分条件下籽粒抗破碎压力的SCA效应分析 | 第35-37页 |
4.3 其他机收相关性状的分析 | 第37-46页 |
4.3.1 植株性状的分析 | 第37-39页 |
4.3.2 植株苞叶性状分析 | 第39-40页 |
4.3.3 各组合穗部性状的分析 | 第40-41页 |
4.3.4 植株性状的配合力分析 | 第41-46页 |
4.4 各性状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 第46-50页 |
5 结论与讨论 | 第50-53页 |
5.1 遗传研究 | 第50-51页 |
5.2 各品种机收性状的特征表现 | 第51-52页 |
5.3 主推品种之间的对比 | 第52-53页 |
6 参考文献 | 第53-57页 |
Abstract | 第57-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