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地理论文--史学理论论文--史学史论文--中国论文

荀悦思想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7页
绪论第12-23页
    一、本选题的研究目的与缘由第12-14页
    二、本选题的先行研究成果综述第14-20页
    三、本选题的研究范围、研究方法第20-23页
第一章 荀悦其人其书第23-41页
    第一节 荀悦生活的政治现状第23-26页
        一、外戚与宦官专权,统治腐败第23-25页
        二、阶级矛盾尖锐,民生凋敝第25-26页
        三、边患频繁,拖垮政府第26页
    第二节 荀悦生活的精神世界第26-33页
        一、盛世文史的成就与影响第26-28页
        二、儒学沉沦、道法崛起第28-31页
        三、末世的批判思潮的熏陶第31页
        四、君臣心中的中兴希望第31-33页
    第二节 荀悦的生平与著述第33-41页
        一、荀悦的生平第33-35页
        二、荀悦的著述条件与动机第35-36页
        三、关于《汉纪》与《申鉴》第36-41页
第二章 荀悦的史学思想及著述的创新第41-111页
    第一节 具有时代特色的唯物史观第41-65页
        一、主观自觉的历史认识第41-49页
        二、全面系统的历史思考第49-54页
        三、维护刘汉大一统的正统观念第54-65页
    第二节 以古鉴今的资治思想第65-71页
        一、公开宣称著史为政治服务第66-67页
        二、总结统治经验,提供为政之道第67-69页
        三、梳理治国常识,提供为政之方第69-71页
    第三节 对旧编年体的改造与纪传体的吸收第71-81页
        一、编年体史书的特点第71-72页
        二、纪传体史书的特点第72-73页
        三、《汉纪》对编年体的改造第73-76页
        四、《汉纪》对纪传体的吸收第76-81页
    第四节 《汉纪》新体例的创新特色第81-111页
        一、取材丰富,突破断代编年第81-86页
        二、记事完备,叙述辞约事详第86-88页
        三、史论形式自由、论辩深博第88-111页
第三章 荀悦的哲学思想第111-153页
    第一节 荀悦的天人思想第111-118页
        一、先秦的天人思想第111-112页
        二、两汉的天人思想第112-115页
        三、荀悦对天人关系的思考第115-118页
    第二节 荀悦的天命思想第118-140页
        一、天命与古代政治第118-129页
        二、荀悦的天命三势说第129-135页
        三、荀悦天命思想的现实政治追求第135-140页
    第三节 荀悦的人性思想第140-153页
        一、荀悦之前的人性观点第140-144页
        二、荀悦对前人观点之评价第144-146页
        三、荀悦的性情說第146-147页
        四、荀悦性情说与郭店楚简性说之关系第147-150页
        五、荀悦人性思想的学术价值第150-153页
第四章 荀悦的法制思想第153-177页
    第一节 荀悦法制思想的基础第153-155页
        一、理论基础第153-154页
        二、现实基础第154-155页
    第二节 荀悦法制思想的基本原则第155-158页
        一、重视立法,用制度确定社会规范第155-156页
        二、严格执法,审慎对待第156-157页
        三、君臣守法一致,上下同心遵守第157-158页
    第三节 法制思想的具体表现第158-166页
        一、关于君位继承制度第158-159页
        二、关于中央及地方官制第159-161页
        三、关于分封制和郡县制第161-162页
        四、关于尚主之制第162-163页
        五、关于史官的设立第163-164页
        六、关于赦宥制度第164-165页
        七、关于复仇制度第165-166页
    第四节 荀悦法制思想的特点第166-177页
        一、法制建设中的仁义体现第166-170页
        二、制度建设中的权变性第170-174页
        三、注重制度与风俗的关系第174-177页
第五章 荀悦的治国理政思想第177-227页
    第一节 治国理政的基本原则第177-204页
        一、治国以仁义为根本第177-179页
        二、施政以法教为大经第179-180页
        三、治政以王政为典范第180-183页
        四、为政应以民为本为方针第183-186页
        五、立策以公义时宜为考量第186-197页
        六、治政态度应以实事求是为出发点第197-204页
    第二节 理想中的君王形象第204-213页
        一、君王的基本要求第205-206页
        二、君王修德的方法第206-209页
        三、君王应知贤用贤第209-213页
    第三节 君王的限制与警戒第213-222页
        一、“典”与“道”的规则方面第213-214页
        二、君民的“相报之义”第214-216页
        三、诸侯的“夹辅”作用第216-218页
        四、君臣关系及臣对君的限制第218-222页
    第四节 针对时弊的致治之术第222-227页
        一、屏四患第222-223页
        二、崇五政第223-225页
        三、恤十难第225-226页
        四、察九风第226-227页
第六章 荀悦的经济思想第227-234页
    第一节 扶持农桑发展的政策第227-228页
        一、发展农业生产,以养民第227页
        二、不与民争利,以富民第227-228页
        三、赐爵减租,以恤民第228页
    第二节 关于汉代土地政策第228-230页
        一、汉代的田税问题第229页
        二、关于井田制的考量第229-230页
    第三节 关于汉代货币政策第230-232页
        一、汉代的币制沿革第230页
        二、务实利民的币制思考第230-232页
    第四节 关于汉代官俸的政策第232-234页
        一、汉代的官俸现状第232-233页
        二、因时制宜的官俸见解第233-234页
第七章 荀悦思想的特点及影响第234-255页
    第一节 荀悦思想的特点第234-248页
        一、执两用中,不走偏锋的调和性第234-238页
        二、思虑缜密、面面俱到的周延性第238-242页
        三、因时制宜、弹性运作的权变性第242-244页
        四、承上启下,学术合流的典型性第244-248页
    第二节 荀悦思想的影响第248-255页
        一、史书编撰的影响第248-251页
        二、史学理论的影响第251-252页
        三、治国理政方面的影响第252-255页
结语第255-257页
参考文献第257-264页
致谢第264-266页

论文共26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姜黄素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I3K/Akt/mTOR通路的调控作用
下一篇:木塑实木复合材料建筑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