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7-10页 |
Abstract | 第10-13页 |
缩略词表 | 第14-16页 |
前言 | 第16-24页 |
一、结直肠癌的流行病学和治疗进展 | 第16-17页 |
二、细胞内多胺的升高在结直肠癌的发生与生长中起着关键作用. | 第17-20页 |
三、降低细胞内多胺水平是结直肠癌治疗的重要策略 | 第20页 |
四、OAZ是多胺水平调控的重要靶点 | 第20-21页 |
五、OAZ的合成需要程序性核糖体移码的翻译过程 | 第21-22页 |
六、筛选可上调OAZ移码效率的药物,降低细胞内多胺可抑制结肠__癌细胞的生长 | 第22-24页 |
实验材料 | 第24-26页 |
一、主要实验细胞及试剂 | 第24-25页 |
二、主要实验仪器 | 第25-26页 |
实验方法 | 第26-32页 |
一、重组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质粒的构建 | 第26-27页 |
二、细胞培养 | 第27页 |
三、荧光素检测 | 第27页 |
四、实时定量RT-PCR检测双荧光素酶基因mRNA | 第27-28页 |
五、细胞感染与细胞病变效应 | 第28页 |
六、实时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和hCMV | 第28-29页 |
七、Westernblot检测OAZ蛋白含量 | 第29页 |
八、化学发光法测定鸟氨酸脱羧酶活性 | 第29-30页 |
九、HPLC法检测细胞内多胺 | 第30页 |
十、MTS法测细胞增生活性 | 第30页 |
十一、32P-正磷酸盐标记rRNA基因 | 第30-31页 |
十二、2D-TLC法分析rRNA假尿嘧啶含量 | 第31页 |
十三、蔗糖梯度离心法分析多聚核糖体和核糖体亚基沉降图谱 | 第31页 |
十四、统计学分析 | 第31-32页 |
实验结果 | 第32-49页 |
一、构建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筛选上调OAZ移码效率药物,_并在细胞水平验证 | 第32-40页 |
(一)构建含OAZ程序性核糖体移码调控元件的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 | 第32-33页 |
(二)筛选上调OAZ程序性核糖体移码表达效率的药物 | 第33-36页 |
(三)5-FU可以上调内源性OAZ蛋白移码表达的效率 | 第36-38页 |
(四)多胺合成关键限速酶ODC活性的受到抑制 | 第38-39页 |
(五)细胞内多胺水平显著降低 | 第39-40页 |
(六)5-FU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 | 第40页 |
二、5-FU通过掺入成熟rRNA上调OAZ的移码效率 | 第40-43页 |
(一)五氟尿嘧啶核苷掺入核糖体RNA | 第40-41页 |
(二)5-FU改变了多聚核糖体和核糖体亚基的沉降图谱 | 第41-43页 |
三、5-FU通过多种形式参与RNA再编码过程 | 第43-49页 |
(一)5-FU可调控-1程序性核糖体移码的表达效率 | 第43-44页 |
(二)5-FU可降低识别终止密码子能力,增加通读事件发生率 | 第44-45页 |
(三)5-FU可降低IRES起始蛋白翻译效率 | 第45-46页 |
(四)5-FU抑制病毒增殖和感染效率 | 第46-49页 |
讨论 | 第49-67页 |
一、多胺在肿瘤发生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 第51-55页 |
(一)多胺的生理作用 | 第51页 |
(二)细胞内多胺的调控 | 第51-52页 |
(三)多胺对细胞周期进程和凋亡的调控 | 第52-53页 |
(四)多胺在细胞癌变过程中的作用 | 第53-54页 |
(五)以多胺调控通路为靶点的药物开发 | 第54-55页 |
二、OAZ1对多胺的负向调控作用 | 第55-59页 |
(一)OAZ1的程序性核糖体移码表达及其功能 | 第55-56页 |
(二)OAZ对ODC活性的调控 | 第56-58页 |
(三)氨基酸对ODC活性的调控 | 第58-59页 |
三、程序性核糖体移码在OAZ1表达中的关键性作用 | 第59-64页 |
(一)OAZ移码表达的调控因素 | 第59-60页 |
(二)OAZ程序性核糖体移码的结构与功能 | 第60-64页 |
四、5-FU调控RNA再编码事件的可能机制 | 第64-67页 |
结论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80页 |
综述 | 第80-105页 |
References | 第96-105页 |
博士期间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工作情况 | 第105-107页 |
致谢 | 第107-10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