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金属学与金属工艺论文--金属学与热处理论文--金属腐蚀与保护、金属表面处理论文--腐蚀的控制与防护论文--金属表面防护技术论文

刺天茄果实提取液作为酸洗缓蚀剂的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1章 绪论第9-18页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9-10页
    1.2 植物缓蚀剂国内外研究概况第10-16页
        1.2.1 植物提取液的制备方法第11-12页
        1.2.2 植物提取缓蚀剂研究方法第12-13页
        1.2.3 植物提取液在金属表面的吸附模型第13-14页
        1.2.4 植物提取液在不同环境中的运用第14-16页
        1.2.5 研究中存在的问题第16页
    1.3 研究内容第16-17页
    1.4 技术路线图第17-18页
第2章 刺天茄果实提取液的制备与表征第18-25页
    2.1 实验药品及材料准备第18-19页
        2.1.1 实验药品、仪器第18页
        2.1.2 刺天茄果实准备第18-19页
        2.1.3 实验用钢准备第19页
    2.2 实验步骤第19-22页
        2.2.1 正交实验优化SV最佳制备工艺第19-21页
        2.2.2 提取工艺稳定性实验第21页
        2.2.3 红外光谱表征第21-22页
    2.3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22-24页
        2.3.1 刺天茄果实提取液最佳制备工艺第22-23页
        2.3.2 制备工艺稳定性评价第23页
        2.3.3 刺天茄果实提取液红外光谱分析第23-24页
    2.4 本章小结第24-25页
第3章 刺天茄果实提取液缓蚀性能研究第25-35页
    3.1 实验药品及仪器第25页
        3.1.1 实验药品第25页
        3.1.2 实验仪器第25页
    3.2 实验步骤第25-27页
        3.2.1 材料准备第25-26页
        3.2.2 失重实验测试第26-27页
        3.2.3 电化学测试第27页
        3.2.4 SEM分析第27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27-34页
        3.3.1 失重实验第27-29页
        3.3.2 SEM形貌分析第29-30页
        3.3.3 交流阻抗(EIS)测试第30-31页
        3.3.4 极化曲线测试第31-34页
    3.4 本章小结第34-35页
第4章 刺天茄果实提取液的吸附机理研究第35-43页
    4.1 实验药品及仪器第35页
        4.1.1 实验药品第35页
        4.1.2 实验仪器第35页
    4.2 实验步骤第35-38页
        4.2.1 材料准备第35-36页
        4.2.2 吸附模型第36页
        4.2.3 吸附热力学第36-37页
        4.2.4 吸附动力学第37-38页
    4.3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38-41页
        4.3.1 吸附模型第38-39页
        4.3.2 吸附热力学第39-40页
        4.3.3 吸附动力学第40-41页
    4.4 本章小结第41-43页
第5章 杂质离子对SV缓蚀性能的影响第43-54页
    5.1 实验药品及仪器第43页
        5.1.1 实验药品第43页
        5.1.2 实验仪器第43页
    5.2 实验步骤第43-44页
        5.2.1 材料准备第43-44页
        5.2.2 电化学测试第44页
        5.2.3 SEM、EDS分析第44页
    5.3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44-52页
        5.3.1 Cu~(2+)对SV缓蚀性能的影响研究第44-48页
        5.3.2 Fe~(3+)对SV缓蚀性能的影响研究第48-52页
    5.4 本章小结第52-54页
第6章 刺天茄果实提取液的复配研究第54-64页
    6.1 实验药品及仪器第54-55页
        6.1.1 实验药品第54页
        6.1.2 实验仪器第54-55页
    6.2 实验步骤第55页
        6.2.1 材料准备第55页
        6.2.2 复配研究第55页
    6.3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55-63页
        6.3.1 复配物浓度确定第55-59页
        6.3.2 最佳复配比确定第59-62页
        6.3.3 温度对复配缓蚀剂的影响第62页
        6.3.4 时间效应第62-63页
    6.4 本章小结第63-64页
第7章 结论第64-66页
致谢第66-67页
参考文献第67-73页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第73页

论文共7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强度结构钢不同焊接接头残余应力分析
下一篇:X90管线钢激光复合焊焊后热处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