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7-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30页 |
1.1 二维MXene材料的研究进展 | 第12-22页 |
1.1.1 二维MXene材料的背景 | 第12-13页 |
1.1.2 二维MXene材料的制备 | 第13-15页 |
1.1.3 二维MXene材料的结构 | 第15-16页 |
1.1.4 二维MXene材料的特性 | 第16-18页 |
1.1.5 二维MXene材料的应用 | 第18-22页 |
1.2 纳米复合材料 | 第22-24页 |
1.2.1 纳米复合材料的复合效应 | 第22-23页 |
1.2.2 MXene纳米复合材料 | 第23-24页 |
1.3 电化学生物传感器 | 第24-27页 |
1.3.1 电化学传感器概述 | 第24页 |
1.3.2 电化学生物传感器 | 第24-25页 |
1.3.3 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分类 | 第25页 |
1.3.4 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特点 | 第25页 |
1.3.5 MXene的电化学生物传感器 | 第25-27页 |
1.4 本课题的创新点和主要内容 | 第27-30页 |
第2章 Hb/Ti_3C_2-GO纳米复合材料的合成及其喷墨印刷过氧化氢传感器的研究 | 第30-46页 |
2.1 前言 | 第30-31页 |
2.2 实验 | 第31-35页 |
2.2.1 仪器和试剂 | 第31-32页 |
2.2.2 碳化钛纳米片的制备 | 第32-33页 |
2.2.3 制备Ti_3C_2-GO纳米复合材料 | 第33页 |
2.2.4 喷墨印刷Ti_3C_2-GO纳米复合材料 | 第33-34页 |
2.2.5 主要表征方法 | 第34-35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35-45页 |
2.3.1 二维碳化钛的优化 | 第35-36页 |
2.3.2 Ti_3C_2-GO纳米复合材料的表征 | 第36-39页 |
2.3.3 喷墨印刷Ti_3C_2-GO纳米复合材料 | 第39-41页 |
2.3.4 过氧化氢生物传感器的电化学表征 | 第41-42页 |
2.3.5 过氧化氢生物传感器的优化 | 第42-43页 |
2.3.6 过氧化氢生物传感器的电化学性能 | 第43-44页 |
2.3.7 真实样品分析 | 第44-45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3章 碳化钛/DNA/钯/铂纳米复合材料的合成及其在多巴胺检测中的应用 | 第46-62页 |
3.1 前言 | 第46页 |
3.2 实验 | 第46-49页 |
3.2.1 仪器和试剂 | 第46-48页 |
3.2.2 碳化钛纳米片的制备 | 第48页 |
3.2.3 制备Ti_3C_2/DNA/Pd/Pt纳米复合材料 | 第48页 |
3.2.4 制备多巴胺生物传感器 | 第48-49页 |
3.2.5 主要表征方法 | 第49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49-60页 |
3.3.1 Ti_3C_2/DNA/Pd/Pt纳米复合材料的合成 | 第49-50页 |
3.3.2 Ti_3C_2/DNA/Pd/Pt纳米复合材料的表征 | 第50-53页 |
3.3.3 多巴胺生物传感器的电化学表征 | 第53-55页 |
3.3.4 多巴胺生物传感器的优化 | 第55-57页 |
3.3.5 多巴胺生物传感器的电化学性能 | 第57-59页 |
3.3.6 真实样品分析 | 第59-60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60-62页 |
第4章 碳化钛/ATP/磷酸锰复合材料的合成及其在肿瘤细胞释放的超氧负离子检测中的应用 | 第62-78页 |
4.1 前言 | 第62页 |
4.2 实验 | 第62-66页 |
4.2.1 仪器和试剂 | 第62-64页 |
4.2.2 碳化钛纳米片的制备 | 第64页 |
4.2.3 制备Ti_3C_2/ATP/Mn_3(PO_4)_2纳米复合材料 | 第64页 |
4.2.4 制备超氧负离子生物传感器 | 第64-65页 |
4.2.5 主要表征方法 | 第65-66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66-76页 |
4.3.1 Ti_3C_2/ATP/Mn_3(PO_4)_2纳米复合材料的合成 | 第66页 |
4.3.2 Ti_3C_2/ATP/Mn_3(PO_4)_2纳米复合材料的表征 | 第66-70页 |
4.3.3 超氧负离子生物传感器的电化学表征 | 第70-72页 |
4.3.4 超氧负离子生物传感器的优化 | 第72-73页 |
4.3.5 超氧负离子生物传感器的电化学性能 | 第73-75页 |
4.3.6 真实样品分析 | 第75-76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76-78页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8-80页 |
5.1 结论 | 第78页 |
5.2 展望 | 第78-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90页 |
致谢 | 第90-92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9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