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橡胶工业论文--橡胶制品论文--轮胎论文

硅橡胶/溶聚丁苯并用胶在高性能胎面胶中的应用基础研究

学位论文数据集第3-4页
摘要第4-8页
ABSTRACT第8-10页
主要缩写与符号说明第22-23页
第一章 绪论第23-45页
    1.1 课题来源第23页
    1.2 课题背景第23-24页
    1.3 硅橡胶概述第24-30页
        1.3.1 硅橡胶的基本结构与性能第24-25页
        1.3.2 硅橡胶的分类第25-27页
        1.3.3 硅橡胶的合成与官能化第27-28页
        1.3.4 硅橡胶的共混与并用第28-30页
    1.4 溶聚丁苯橡胶概述第30-31页
    1.5 高性能胎面胶概述第31-35页
        1.5.1 高性能胎面胶的性能需求及材料设计第31-33页
        1.5.2 滚动阻力第33-34页
        1.5.3 抗湿滑性第34-35页
        1.5.4 耐磨性第35页
    1.6 填料-橡胶相互作用的调控第35-38页
        1.6.1 白炭黑-偶联剂相互作用的调控第36-37页
        1.6.2 偶联剂-橡胶相互作用的调控第37-38页
    1.7 聚合物共混中的相容化方法第38-39页
        1.7.1 相容性概述第38页
        1.7.2 增容剂法第38-39页
        1.7.3 反应增容法第39页
    1.8 并用橡胶的共硫化问题第39-41页
        1.8.1 共硫化的表征方法第39-40页
        1.8.2 共硫化的改善措施第40-41页
    1.9 论文选题的目的和意义第41-42页
    1.10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第42-43页
    1.11 本课题的创新点第43-45页
第二章 实验部分第45-65页
    2.1 实验原材料第45-46页
    2.2 试样制备第46-61页
        2.2.1 不同白炭黑填充份数的白炭黑/SR母胶试样制备第46页
        2.2.2 不同硫化体系SR/SSBR并用胶试样制备第46-47页
        2.2.3 不同白炭黑补强的SR/SSBR并用胶试样制备第47-48页
        2.2.4 不同并用比的SR/SSBR并用胶试样制备第48-49页
        2.2.5 用于表征TMPMP与SSBR反应活性的混炼胶试样制备第49页
        2.2.6 用于表征TMPMP与SR反应活性的混炼胶试样制备第49-50页
        2.2.7 TMPMP-SR接枝产物的制备、后处理及其与SSBR混合物的制备第50页
        2.2.8 不同反应增容工艺的SR/SSBR并用胶制备第50-51页
        2.2.9 校正交联密度的两步法动态反应增容胶料制备第51-52页
        2.2.10 用于表征白炭黑与TMPMP或EMA相互作用的试样制备第52页
        2.2.11 加入TMPMP、EMA或EDT的白炭黑/SSBR试样制备第52-53页
        2.2.12 多官能团偶联剂的合成第53页
        2.2.13 含多官能团偶联剂的白炭黑/SR/SSBR胶料试样制备第53-54页
        2.2.14 加入偶联剂TESPT的SSBR、LVSR、HVSR试样制备第54-55页
        2.2.15 加入不同助硫化剂的SSBS和LVSR试样制备第55-56页
        2.2.16 加入BMI的LVSR/SSBR并用胶试样制备第56-57页
        2.2.17 加入防焦剂的SSBR和LVSR混炼胶试样制备第57-58页
        2.2.18 不同乙烯基含量的S-HVSR的合成制备第58页
        2.2.19 不同乙烯基含量HVSR/SSBR并用胶试样制备第58-59页
        2.2.20 TMPMP 一步法增容HVSR/SSBR并用胶试样制备第59-60页
        2.2.21 系统优化配方的SR/SSBR并用胶试样制备第60-61页
    2.3 橡胶复合材料的测试与表征第61-65页
        2.3.1 门尼黏度测试第61页
        2.3.2 硫化特性测试第61页
        2.3.3 加工流变性能分析第61页
        2.3.4 物理机械性能第61页
        2.3.5 动态机械热分析第61-62页
        2.3.6 压缩疲劳温升测试第62页
        2.3.7 阿克隆磨耗测试第62页
        2.3.8 摆锤抗湿滑系数测试第62页
        2.3.9 结合胶含量测试第62-63页
        2.3.10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第63页
        2.3.11 核磁氢谱分析第63页
        2.3.12 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第63页
        2.3.13 凝胶渗透色谱测试第63-65页
第三章 硅橡胶/溶聚丁苯并用胎面胶基本配方、工艺与性能第65-79页
    3.1 引言第65-66页
    3.2 白炭黑/SR母胶门尼粘度及并用胶共混工艺第66-67页
    3.3 硫化体系对SR/SSBR并用胶性能的影响第67-69页
        3.3.1 硫化体系对SR/SSBR并用胶硫化特性的影响第67-69页
        3.3.2 硫化体系对SR/SSBR并用胶力学性能的影响第69页
    3.4 白炭黑品种对SR/SSBR并用胶性能的影响第69-73页
        3.4.1 白炭黑品种对SR/SSBR并用胶硫化特性的影响第70-71页
        3.4.2 白炭黑品种对SR/SSBR并用胶力学性能的影响第71页
        3.4.3 白炭黑品种对SR/SSBR并用胶动态性能的影响第71-73页
    3.5 SR/SSBR并用比对硫化胶性能的影响第73-78页
        3.5.1 SR/SSBR并用比对胶料硫化特性的影响第74-75页
        3.5.2 SR/SSBR并用比对胶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第75页
        3.5.3 SR/SSBR并用比对动态粘弹性的影响第75-76页
        3.5.4 SR/SSBR并用比对耐磨性、抗湿滑性、压缩疲劳温升的影响第76-78页
    3.6 本章小结第78-79页
第四章 巯基-烯点击化学反应增容硅橡胶/溶聚丁苯并用胶第79-95页
    4.1 引言第79-80页
    4.2 TMPMP与SR和SSBR的反应第80-84页
        4.2.1 TMPMP与SSBR的交联反应第81-82页
        4.2.2 TMPMP与SR的接枝反应第82-84页
        4.2.3 TMPMP与SR的接枝反应产物与SSBR的反应第84页
    4.3 两步法界面反应增容工艺与性能第84-89页
        4.3.1 反应增容工艺对硫化特性的影响第85-86页
        4.3.2 反应增容工艺对力学性能的影响第86-87页
        4.3.3 反应增容工艺对动态粘弹性的影响第87-88页
        4.3.4 反应增容工艺对微观相态结构的影响第88-89页
    4.4 校正交联密度后的性能对比第89-93页
        4.4.1 校正交联密度后的两步法动态反应增容对硫化特性的影响第90-91页
        4.4.2 校正交联密度后的两步法动态反应增容对力学性能的影响第91页
        4.4.3 校正交联密度后的两步法动态反应增容对动态粘弹性的影响第91-93页
        4.4.4 校正交联密度后的两步法动态反应增容对耐磨性、压缩疲劳温升的影响第93页
    4.5 本章小结第93-95页
第五章 多官能团偶联剂定向调控白炭黑-橡胶相互作用第95-111页
    5.1 引言第95页
    5.2 TMPMP改善白炭黑-橡胶相互作用的机理第95-101页
        5.2.1 FTIR表征TMPMP-白炭黑相互作用第96-98页
        5.2.2 结合胶分析白炭黑-橡胶相互作用第98-99页
        5.2.3 转矩流变仪分析白炭黑在胶料中的分散与再聚集第99-100页
        5.2.4 TEM表征白炭黑在胶料中的分散第100-101页
    5.3 多官能团偶联剂的设计合成与表征第101-103页
        5.3.1 多官能团偶联剂的设计合成第101-102页
        5.3.2 多官能团偶联剂的~1H-NMR表征第102-103页
    5.4 多官能团偶联剂的结构对白炭黑-橡胶相互作用的影响第103-106页
        5.4.1 结合胶分析多官能团偶联剂的结构对白炭黑-橡胶相互作用的影响第103-105页
        5.4.2 RPA分析多官能团偶联剂的结构对白炭黑-橡胶相互作用的影响第105-106页
        5.4.3 TEM分析多官能团偶联剂的结构对白炭黑-橡胶相互作用的影响第106页
    5.5 多官能团偶联剂的结构对SR/SSBR并用胶性能的影响第106-110页
        5.5.1 多官能团偶联剂的结构对SR/SSBR并用胶硫化特性的影响第106-107页
        5.5.2 多官能团偶联剂的结构对SR/SSBR并用胶力学性能的影响第107-109页
        5.5.3 多官能团偶联剂的结构对SR/SSBR并用胶动态粘弹性的影响第109-110页
    5.6 本章小结第110-111页
第六章 硅橡胶/溶聚丁苯橡胶的共硫化研究第111-123页
    6.1 引言第111-113页
    6.2 偶联剂TESPT对SR/SSBR共硫化的影响第113-115页
    6.3 助硫化剂对SR/SSBR共硫化的影响第115-120页
        6.3.1 助硫化剂对SR/SSBR独立硫化特性的影响第115-118页
        6.3.2 助硫化剂用量对SR/SSBR并用胶的影响第118-120页
            6.3.2.1 助硫化剂用量对SR/SSBR并用胶硫化特性的影响第118-119页
            6.3.2.2 助硫化剂用量对SR/SSBR并用胶力学性能的影响第119-120页
            6.3.2.3 助硫化剂用量对SR/SSBR并用胶动态疲劳温升和阿克隆磨耗的影响第120页
    6.4 防焦剂对SR/SSBR共硫化的影响第120-122页
    6.5 本章小结第122-123页
第七章 硅橡胶乙烯基含量对共硫化和界面反应增容的影响第123-141页
    7.1 引言第123页
    7.2 高乙烯基硅橡胶的制备与表征第123-126页
        7.2.1 高乙烯基高分子量硅橡胶制备工艺控制第124页
        7.2.2 合成硅橡胶的乙烯基含量和分子量表征第124-126页
    7.3 硅橡胶乙烯基含量对并用胶性能的影响第126-130页
        7.3.1 硅橡胶乙烯基含量对并用胶硫化特性的影响第126-127页
        7.3.2 硅橡胶乙烯基含量对并用胶流变特性及填料分散的影响第127-128页
        7.3.3 硅橡胶乙烯基含量对并用胶力学性能的影响第128-129页
        7.3.4 硅橡胶乙烯基含量对并用胶动态疲劳温升、抗湿滑性、耐磨性的影响第129-130页
    7.4 硅橡胶乙烯基含量对动态反应增容的影响第130-134页
        7.4.1 TMPMP与LVSR和HVSR间的反应活性第130-131页
        7.4.2 硅橡胶乙烯基含量对动态反应增容胶料硫化特性的影响第131-132页
        7.4.3 硅橡胶乙烯基含量对动态反应增容胶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第132-133页
        7.4.4 硅橡胶乙烯基含量对动态反应增容胶料动态疲劳温升的影响第133-134页
    7.5 硅橡胶/溶聚丁苯并用胎面胶综合优化第134-139页
        7.5.1 系统优化配方的SR/SSBR并用胶的硫化特性第134-136页
        7.5.2 系统优化配方的SR/SSBR并用胶的力学性能第136页
        7.5.3 系统优化配方的SR/SSBR并用胶的动态性能第136-138页
        7.5.4 系统优化配方的SR/SSBR并用胶的粘合硫化性能第138-139页
    7.6 本章小结第139-141页
第八章 结论第141-143页
参考文献第143-153页
致谢第153-155页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55-157页
作者和导师简介第157-158页
附件第158-159页

论文共15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环状共轭有机分子调控的活性自由基聚合新体系的研究
下一篇:热/光固化环氧树脂体系的增韧设计与实现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