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彦谦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6页 |
前言 | 第6-9页 |
第一章 唐彦谦的生平考及作品综述 | 第9-14页 |
第一节 唐彦谦初祖及籍贯考 | 第9-11页 |
第二节 唐彦谦进士考 | 第11-13页 |
第三节 唐彦谦诗歌作品综述 | 第13-14页 |
第二章:唐彦谦师承渊源及诗歌特点 | 第14-28页 |
第一节:师承渊源 | 第14-19页 |
(一) 杜甫的沉郁 | 第14-16页 |
(二) 李商隐的委婉 | 第16-17页 |
(三) 温庭筠的绮艳 | 第17-19页 |
第二节:唐彦谦诗歌特点分析 | 第19-23页 |
(一) 咏物诗 | 第19-20页 |
(二) 咏史诗 | 第20页 |
(三) 羁旅诗 | 第20-21页 |
(四) 赠和诗 | 第21页 |
(五) 春景诗 | 第21-23页 |
第三节:唐彦谦诗歌风格 | 第23-28页 |
(一) 用典精巧,含蓄而浅豁 | 第23-26页 |
(二) 哀而不伤,随兴而发,纯真自然 | 第26-28页 |
第三章 唐彦谦在唐宋易代诗歌发展中的作用 | 第28-32页 |
第一节:晚唐诗歌的桥梁作用 | 第28-29页 |
(一) 晚唐诗歌兴象中的学问 | 第28-29页 |
(二) 宋初诗歌学问中的兴象 | 第29页 |
第二节:校正了李商隐诗歌过于委婉幽僻的用典方式 | 第29-32页 |
第四章 唐彦谦对宋代诗坛影响 | 第32-35页 |
第一节:唐彦谦对江西诗派和西昆体影响 | 第32-34页 |
(一) 黄庭坚和江西诗派 | 第32-33页 |
(二) 杨亿和西昆体 | 第33-34页 |
第二节:“以才学为诗”对宋诗的表率作用 | 第34-35页 |
总述:唐彦谦诗歌文学史地位再思考 | 第35-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1页 |
致谢 | 第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