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第1章 前言 | 第13-43页 |
1.1 前列腺癌的流行病学 | 第13-14页 |
1.2 前列腺癌发生和进展的一般过程 | 第14-15页 |
1.3 前列腺癌早期发现和诊断的方法 | 第15-17页 |
1.3.1 直肠指检(Digital rectal examination,DRE) | 第15-16页 |
1.3.2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specific antigen,PSA) | 第16页 |
1.3.3 经直肠超声检查(Transrectal ultrasonography,TRUS) | 第16-17页 |
1.4 前列腺癌治疗的现状 | 第17-25页 |
1.4.1 前列腺癌的传统治疗方法 | 第18-21页 |
1.4.1.1 主动监测(active surveillance,AS)和等待观察(Watchful waiting, WW) | 第18页 |
1.4.1.2 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 | 第18-19页 |
1.4.1.3 外放射治疗 | 第19页 |
1.4.1.4 内分泌治疗和化疗 | 第19-20页 |
1.4.1.5 前列腺癌生化复发(Biochemical Recurrence,BCR)及其临床管理 | 第20-21页 |
1.4.2 前列腺癌分级诊断和预后判断及治疗难点 | 第21-25页 |
1.4.2.1 前列腺癌TNM分级[9] | 第21-23页 |
1.4.2.2 Gleason评分 | 第23-24页 |
1.4.2.3 前列腺癌的治疗难点 | 第24-25页 |
1.5 前列腺癌与肿瘤免疫 | 第25-35页 |
1.5.1 前列腺癌的免疫进展概述 | 第25页 |
1.5.2 前列腺癌的免疫监视与免疫逃逸 | 第25-27页 |
1.5.3 前列腺肿瘤微环境及其免疫学特征 | 第27-31页 |
1.5.3.1 肿瘤微环境一般概述 | 第27-28页 |
1.5.3.2 前列腺肿瘤微环境中基质细胞的免疫学特性 | 第28-31页 |
1.5.3.2.1 树突状细胞 | 第29页 |
1.5.3.2.2 T淋巴细胞 | 第29-30页 |
1.5.3.2.3 间充质干细胞 | 第30页 |
1.5.3.2.4 肿瘤相关性成纤维细胞 | 第30-31页 |
1.5.4 前列腺癌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 | 第31-35页 |
1.5.4.1 细胞因子(Cytokines) | 第31-32页 |
1.5.4.2 肿瘤疫苗(Vaccines) | 第32-33页 |
1.5.4.3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和双特异性抗体(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cells, CAR-T and bispecific antibodies) | 第33页 |
1.5.4.4 T细胞免疫检查点阻断(T-cell immune-checkpoint blockade) | 第33-34页 |
1.5.4.5 肿瘤微环境干扰物(Tumor microenvironment disruptors) | 第34-35页 |
1.6 PD通路的研究现状 | 第35-39页 |
1.6.1 PD-L1/PD-1的表达情况及生物学功能 | 第35-37页 |
1.6.2 PD-L1/PD-1通路的作用机制 | 第37页 |
1.6.3 PD-L1与实体肿瘤 | 第37-39页 |
1.7 神经纤维/细胞与前列腺癌 | 第39-40页 |
1.8 PTEN与前列腺癌 | 第40-41页 |
1.9 本研究拟解决的问题 | 第41-43页 |
1.9.1 PD-L1抗体特异性的验证 | 第41页 |
1.9.2 探索并明确PD-L1在前列腺癌的表达情况、微环境免疫抑制性表型成份以及临床意义 | 第41页 |
1.9.3 探索前列腺癌PTEN功能缺失对PD-L1表达以及神经密度(PGP9.5)的影响 | 第41-43页 |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 第43-58页 |
2.1 材料 | 第43-46页 |
2.1.1 组织来源及临床资料 | 第43-44页 |
2.1.2 动物 | 第44-45页 |
2.1.2.1 PTEN~(lox/lox)小鼠 | 第44-45页 |
2.1.2.2 PTEN Cre+小鼠 | 第45页 |
2.1.3 实验主要试剂 | 第45-46页 |
2.1.4 实验主要仪器 | 第46页 |
2.2 方法 | 第46-58页 |
2.2.1 免疫组化染色 | 第46-49页 |
2.2.1.1 抗体 | 第46-47页 |
2.2.1.2 一抗染色 | 第47页 |
2.2.1.3 二抗染色 | 第47-48页 |
2.2.1.4 免疫组化评分方法 | 第48-49页 |
2.2.1.4.1 热点PD-L1阳性神经纤维密度 | 第48-49页 |
2.2.1.4.2 PD-L1阳性细胞评分 | 第49页 |
2.2.2 免疫荧光染色 | 第49-51页 |
2.2.2.1 抗体 | 第49页 |
2.2.2.2 一抗染色 | 第49-50页 |
2.2.2.3 二抗染色 | 第50页 |
2.2.2.4 图片GRB通道合成 | 第50-51页 |
2.2.3 构建PTEN~(-/-)小鼠模型 | 第51-53页 |
2.2.3.1 PTEN~(-/-)小鼠模型 | 第52页 |
2.2.3.2 PTEN~(-/-)小鼠模型实验设计路线 | 第52-53页 |
2.2.4 荧光实时定量PCR(qRT-PCR) | 第53-57页 |
2.2.4.1 组织总mRNA的提取 | 第53-54页 |
2.2.4.2 DNase消化 | 第54-55页 |
2.2.4.3 反转录 | 第55页 |
2.2.4.4 引物序列 | 第55-56页 |
2.2.4.5 SYBR GreenⅠ染料法实时定量荧光PCR (RT-QPCR)消化体系: | 第56-57页 |
2.2.5 统计学处理 | 第57-58页 |
第3章 结果 | 第58-71页 |
3.1 PD-L1抗体特异性验证 | 第58-59页 |
3.2 PD-L1在前列腺肿瘤微环境普遍表达而在前列腺癌细胞罕见 | 第59-60页 |
3.3 PD-L1与全神经标记物PGP9.5共染 | 第60-62页 |
3.4 PD-L1阳性神经纤维在前列腺肿瘤微环境的分布 | 第62-64页 |
3.5 PD-L1选择性表达在神经纤维上 | 第64-65页 |
3.6 PD-L1阳性神经密度与前列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 | 第65-68页 |
3.7 杂交获得PTEN基因条件性敲除小鼠 | 第68-69页 |
3.8 PD-L1表达水平在PTEN~(-/-)小鼠前列腺癌组织上调 | 第69页 |
3.9 神经密度在PTEN~(-/-)小鼠前列腺癌组织增高 | 第69-71页 |
第4章 讨论 | 第71-78页 |
4.1 PD-L1特异性表达在前列腺癌微环境的神经纤维 | 第73-74页 |
4.2 PD-L1具有选择性地普遍表达于神经纤维 | 第74-75页 |
4.3 PD-L1阳性神经纤维的免疫抑制作用 | 第75页 |
4.4 PD-L1高水平表达预示前列腺癌的恶性程度更高与更差预后 | 第75-76页 |
4.5 PTEN、PD-L1和PGP9.5三者间关系在前列腺癌的探讨 | 第76-78页 |
结论 | 第78-79页 |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 第79-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91页 |
展望 | 第91-104页 |
展望参考文献 | 第99-104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成果 | 第104-105页 |
致谢 | 第105-10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