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创新点摘要 | 第7-12页 |
前言 | 第12-13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3-26页 |
1.1 TiO_2纳米材料的结构 | 第13-17页 |
1.1.1 TiO_2纳米球(0D) | 第13-14页 |
1.1.2 TiO_2纳米纤维和纳米管(1D) | 第14-15页 |
1.1.3 TiO_2纳米片(2D) | 第15-16页 |
1.1.4 TiO_2互连结构(3D) | 第16-17页 |
1.2 TiO_2纳米材料制备方法研究进展 | 第17-18页 |
1.2.1 气相法 | 第17页 |
1.2.2 液相法 | 第17-18页 |
1.2.3 固相法 | 第18页 |
1.2.4 超临界合成法 | 第18页 |
1.3 TiO_2纳米材料改性研究进展 | 第18-21页 |
1.3.1 金属掺杂改性 | 第18-19页 |
1.3.2 非金属掺杂改性 | 第19页 |
1.3.3 金属/非金属共掺改性 | 第19-20页 |
1.3.4 贵金属沉积改性 | 第20页 |
1.3.5 复合半导体改性 | 第20-21页 |
1.3.6 其他改性方法 | 第21页 |
1.4 光催化研究进展 | 第21-25页 |
1.4.1 光催化降解有机污染物 | 第21-23页 |
1.4.2 光催化分解水产氢 | 第23页 |
1.4.3 光催化CO2还原 | 第23-24页 |
1.4.4 光催化有机合成 | 第24-25页 |
1.5 课题研究主要内容 | 第25-26页 |
第二章 实验部分 | 第26-31页 |
2.1 实验试剂及仪器 | 第26-27页 |
2.1.1 实验试剂 | 第26页 |
2.1.2 实验仪器 | 第26-27页 |
2.2 催化剂的物理性能表征 | 第27-28页 |
2.2.1 X射线衍射仪(XRD) | 第27页 |
2.2.2 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 | 第27页 |
2.2.3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 第27页 |
2.2.4 透射电镜(TEM) | 第27页 |
2.2.5 X-射线能谱仪(EDS) | 第27页 |
2.2.6 N_2-物理吸附(N_2-BET) | 第27页 |
2.2.7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 | 第27-28页 |
2.2.8 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 | 第28页 |
2.3 催化剂的光催化性能评价 | 第28-31页 |
2.3.1 光催化实验装置 | 第28页 |
2.3.2 降解罗丹明B分析原理 | 第28-29页 |
2.3.3 降解罗丹明B实验方法 | 第29页 |
2.3.4 降解苯酚分析原理 | 第29-30页 |
2.3.5 降解苯酚实验方法 | 第30-31页 |
第三章 复合g-C_3N_4/TiO_2催化剂的合成及光催化性能研究 | 第31-44页 |
3.1 引言 | 第31页 |
3.2 催化剂的制备 | 第31页 |
3.2.1 纳米TiO_2颗粒的制备 | 第31页 |
3.2.2 纳米片层g-C_3N_4的制备 | 第31页 |
3.2.3 复合g-C_3N_4/TiO_2催化剂的制备 | 第31页 |
3.3 不同g-C_3N_4用量的g-C_3N_4/TiO_2催化剂的物理特性表征 | 第31-37页 |
3.3.1 微观形貌表征(SEM、TEM) | 第31-33页 |
3.3.2 晶型结构分析(XRD) | 第33-34页 |
3.3.3 化学结构分析(FT-IR) | 第34页 |
3.3.4 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XPS) | 第34-35页 |
3.3.5 N_2-物理吸附(N_2-BET) | 第35-36页 |
3.3.6 紫外-可见吸收性能(UV-visDRS) | 第36-37页 |
3.4 g-C_3N_4用量对g-C_3N_4/TiO_2降解RhB光催化活性影响 | 第37-38页 |
3.5 g-C_3N_4用量对g-C_3N_4/TiO_2降解苯酚光催化活性影响 | 第38-40页 |
3.6 g-C_3N_4/TiO_2复合催化剂降解苯酚机理分析 | 第40-41页 |
3.7 催化剂的重复使用性能研究 | 第41-42页 |
3.8 本章小结 | 第42-44页 |
第四章 片状MoS_2/TiO_2催化剂的合成及光催化性能研究 | 第44-53页 |
4.1 引言 | 第44页 |
4.2 催化剂的制备 | 第44页 |
4.2.1 纳米TiO_2颗粒的制备 | 第44页 |
4.2.2 片状MoS_2/TiO_2复合催化剂的制备 | 第44页 |
4.3 片状MoS_2/TiO_2复合催化剂的物理特性表征 | 第44-47页 |
4.3.1 微观形貌表征(SEM) | 第44-45页 |
4.3.2 X射线衍射(XRD) | 第45-46页 |
4.3.3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 | 第46页 |
4.3.4 表面元素组成分析(EDS) | 第46-47页 |
4.3.5 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分析(UV-visDRS) | 第47页 |
4.4 片状MoS_2负载量对MoS_2/TiO_2降解RhB光催化活性影响 | 第47-48页 |
4.5 片状MoS_2负载量对MoS_2/TiO_2降解苯酚光催化活性影响 | 第48-50页 |
4.6 片状MoS_2/TiO_2复合催化剂降解苯酚机理分析 | 第50-51页 |
4.7 催化剂的重复使用性能研究 | 第51-52页 |
4.8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五章 纳米花MoS_2/TiO_2催化剂的合成及光催化性能研究 | 第53-60页 |
5.1 引言 | 第53页 |
5.2 催化剂的制备 | 第53-54页 |
5.2.1 纳米花状MoS_2的制备 | 第53页 |
5.2.2 纳米花MoS_2/TiO_2复合催化剂的制备 | 第53-54页 |
5.3 MoS_2/TiO_2纳米花复合材料物理特性表征 | 第54-57页 |
5.3.1 微观形貌表征(SEM) | 第54-55页 |
5.3.2 晶型结构分析(XRD) | 第55页 |
5.3.3 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XPS) | 第55-56页 |
5.3.4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 | 第56-57页 |
5.3.5 N_2-物理吸附(BET) | 第57页 |
5.4 纳米花MoS_2负载量对MoS_2/TiO_2光催化反应活性影响 | 第57-58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58-60页 |
结论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8页 |
发表文章目录 | 第68-71页 |
致谢 | 第71-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