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高分子化学(高聚物)论文

反向原子自由基转移法制备护肝成分水飞蓟宾印迹材料及其吸附性能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第1章 绪论第12-28页
    1.1 水飞蓟宾(silybin)概述第12-15页
        1.1.1 水飞蓟研究概况第12-13页
        1.1.2 水飞蓟宾理化性质及其药理活性第13页
        1.1.3 水飞蓟宾提取与分离研究现状第13-15页
    1.2 分子印迹技术第15-23页
        1.2.1 分子印迹技术原理及特点第15-16页
        1.2.2 影响印迹效率的因素第16-17页
        1.2.3 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方法第17-20页
        1.2.4 分子印迹技术的应用第20-23页
    1.3 反向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技术第23-25页
    1.4 计算机模拟在分子印迹领域的运用第25-26页
    1.5 课题研究内容、意义以及特色与创新第26-28页
        1.5.1 研究内容第26页
        1.5.2 研究意义第26-27页
        1.5.3 研究特色与创新第27-28页
第2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28-38页
    2.1 实验材料第28-29页
        2.1.1 实验试剂第28-29页
        2.1.2 实验仪器第29页
    2.2 磁性水飞蓟宾分子印迹聚合物(S-MIP)的制备第29-34页
        2.2.1 标准溶液的制备实验第29-30页
        2.2.2 计算机模拟实验第30-31页
        2.2.3 水飞蓟宾磁性印迹材料制备方法第31-32页
        2.2.4 印迹材料制备条件优化实验第32-34页
    2.3 水飞蓟宾印迹材料结构表征方法第34页
    2.4 水飞蓟宾印迹材料吸附性能研究实验第34-36页
        2.4.1 固液比优化实验第34页
        2.4.2 等温吸附实验第34-35页
        2.4.3 动力学吸附实验第35页
        2.4.4 选择性吸附实验第35-36页
        2.4.5 重复利用率实验第36页
    2.5 水飞蓟宾印迹材料的应用实验第36-38页
第3章 结果与讨论第38-58页
    3.1 水飞蓟宾印迹材料制备结果分析第38-44页
        3.1.1 制定标准曲线第38-40页
        3.1.2 S-MIP的制备第40-44页
    3.2 结构表征分析第44-49页
        3.2.1 FT-IR第44-45页
        3.2.2 XRD第45-46页
        3.2.3 VSM第46-47页
        3.2.4 TGA第47-48页
        3.2.5 SEM第48-49页
    3.3 水飞蓟宾印迹材料吸附性能分析第49-56页
        3.3.1 固液比优化实验结果第49-50页
        3.3.2 等温吸附研究分析第50-52页
        3.3.3 动力学吸附研究分析第52-54页
        3.3.4 选择性吸附分析第54-55页
        3.3.5 重复利用性能分析第55-56页
    3.4 水飞蓟宾印迹材料应用结果分析第56-58页
第4章 结论与展望第58-62页
    4.1 结论第58-59页
    4.2 展望第59-62页
参考文献第62-72页
攻读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第72-74页
致谢第74页

论文共7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1,3-苯并二氮杂环和AIE-活性O,O-螯合硼配合物的新型多组分方法的发展
下一篇:基于共轭聚合物的核酸检测以及AIE光敏剂设计和光动力学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