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科学、科学研究论文--世界各国科学研究事业论文

美国与德国工程师培养模式比较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9页
1 绪论第9-18页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9-11页
     ·问题的提出第9-10页
     ·研究意义第10-11页
   ·研究综述第11-15页
     ·关于美国工程师培养模式的研究第11-13页
     ·关于德国工程师培养模式的研究第13-14页
     ·关于工程师培养模式的比较研究第14-15页
   ·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第15-16页
   ·概念界定第16-18页
     ·工程师第16-17页
     ·培养模式第17-18页
2 美国与德国工程师培养模式的嬗变第18-24页
   ·十八世纪六十年代前第18-19页
   ·十八世纪六十年代至十九世纪七十年代第19-20页
   ·第二次工业革命至第三次工业革命前后第20-22页
     ·第二次工业革命至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第20-21页
     ·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第21-22页
   ·第三次产业革命后第22-24页
3 美国与德国工程师培养模式的异同分析第24-40页
   ·美国与德国工程师培养模式的不同点第24-33页
     ·培养理念第24-25页
     ·培养体系第25-27页
     ·高等工程院校的培养目标第27页
     ·培养制度及培养内容第27-31页
     ·培养方式第31-33页
   ·美国与德国工程师培养模式的相同点第33-40页
     ·两国都重视工程师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第33-34页
     ·两国在培养过程中都注重校企合作第34-35页
     ·两国在培养过程中都重视加强工程师综合素质的培养第35-37页
     ·两国在培养过程中都加强国际意识的渗透第37-38页
     ·两国都注重基础教育阶段的工程教育第38-40页
4 美德两国工程师培养模式对我国工程师培养模式的启示和借鉴第40-47页
   ·夯实工程基础,重视基础教育阶段的工程教育第40-41页
   ·立足实际,制定符合各院校特色的培养目标第41-42页
   ·加强校企合作,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第42-43页
   ·工程院校应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第43-45页
   ·构建政府指导、高校主导、企业配合的继续工程培养体系第45-47页
5 总结第47-49页
参考文献第49-52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第52-53页
致谢第53-55页

论文共5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均衡器结构设计及实验研究
下一篇:移动视频技术创新主体的专利知识位势与研发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