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0-17页 |
1.1 引言 | 第10页 |
1.2 蓝蓟的生物学及生态学特性 | 第10-11页 |
1.3 蓝蓟的价值及营养成分 | 第11-12页 |
1.4 植物育种方法研究 | 第12-14页 |
1.5 秋水仙素处理方法的研究 | 第14页 |
1.6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7 本试验目的及意义 | 第16-17页 |
第二章 秋水仙素对蓝蓟种子的诱导研究 | 第17-29页 |
2.1 材料与方法 | 第17-18页 |
2.2 数据处理与分析 | 第18页 |
2.3 结果与分析 | 第18-27页 |
2.4 本章总结与讨论 | 第27-29页 |
第三章 不同秋水仙素处理蓝蓟种子对其农艺性状的影响 | 第29-38页 |
3.1 材料与方法 | 第29-30页 |
3.2 数据处理与分析 | 第30页 |
3.3 结果与分析 | 第30-37页 |
3.4 本章总结与讨论 | 第37-38页 |
第四章 不同秋水仙素处理对蓝蓟植株光合作用的影响 | 第38-47页 |
4.1 材料与方法 | 第38页 |
4.2 数据处理与分析 | 第38页 |
4.3 结果与分析 | 第38-45页 |
4.4 本章总结与讨论 | 第45-47页 |
第五章 不同秋水仙素处理对蓝蓟生长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 第47-53页 |
5.1 材料与方法 | 第47页 |
5.2 数据分析及处理 | 第47页 |
5.3 结果与分析 | 第47-52页 |
5.4 本章总结与讨论 | 第52-53页 |
第六章 总结 | 第53-56页 |
6.1 不同秋水仙素诱导蓝蓟种子的诱导研究 | 第53页 |
6.2 不同秋水仙素处理对蓝蓟植株生育阶段农艺性状的研究 | 第53-54页 |
6.3 不同秋水仙素处理对蓝蓟叶片光合指标的研究 | 第54-55页 |
6.4 各处理对蓝蓟叶片可溶性糖、MDA、POD、SOD含量的影响 | 第55-56页 |
第七章 展望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2页 |
作者简介 | 第62-63页 |
致谢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