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8页 |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9-11页 |
1.1.1 课题研究的背景 | 第9-10页 |
1.1.2 课题研究的意义 | 第10-11页 |
1.2 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1.2.1 电厂空冷技术的发展现状 | 第12页 |
1.2.2 直接空冷系统变工况特性的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2.3 空冷凝汽器积灰监测的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2.4 直接空冷机组背压优化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3 某电厂冷端优化方向需求调研 | 第15-16页 |
1.3.1 经济背压运行曲线的需求调研 | 第15-16页 |
1.3.2 风机运行优化需求调研 | 第16页 |
1.3.3 积灰清洗指导的需求调研 | 第16页 |
1.4 课题研究内容 | 第16-18页 |
1.4.1 空冷岛分布式模型建立及变工况特性研究 | 第16页 |
1.4.2 空冷凝汽器翅片管束积灰特性和积灰监测研究 | 第16-17页 |
1.4.3 直接空冷机组背压优化研究 | 第17-18页 |
第2章 空冷岛分布式模型建立及校核 | 第18-41页 |
2.1 引言 | 第18页 |
2.2 空冷岛分布式模型建模基础 | 第18-24页 |
2.2.1 某电厂空冷凝汽器系统介绍 | 第18-20页 |
2.2.2 模型对象空冷系统参数信息 | 第20-21页 |
2.2.3 空冷岛系统模块划分和功能要求 | 第21-24页 |
2.3 空冷岛分布式模型建立 | 第24-36页 |
2.3.1 空冷单元翅片管束换热模块建立 | 第24-27页 |
2.3.2 空冷凝汽器整体压力计算模块 | 第27-30页 |
2.3.3 空冷单元轴流风机模块 | 第30-33页 |
2.3.4 空冷系统Simulink仿真模型搭建 | 第33-36页 |
2.4 空冷岛分布式模型的校核 | 第36-40页 |
2.4.1 某电厂历史运行数据介绍 | 第36-37页 |
2.4.2 排汽量的计算和拟合 | 第37-39页 |
2.4.3 模型仿真结果校核 | 第39-40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3章 基于分布式模型的空冷岛变工况特性研究 | 第41-56页 |
3.1 引言 | 第41页 |
3.2 空冷翅片管积灰特性研究 | 第41-46页 |
3.2.1 积灰对翅片管管外空气流动的影响 | 第42-45页 |
3.2.2 积灰对凝汽器换热性能的影响 | 第45-46页 |
3.3 基于积灰特性的迎面风速对背压的影响 | 第46-49页 |
3.3.1 清洁状态下迎面风速对背压影响 | 第47-48页 |
3.3.2 积灰状态下迎面风速对背压的影响 | 第48-49页 |
3.4 基于积灰特性的入口风温对背压的影响 | 第49-52页 |
3.4.1 清洁状态下入口风温对背压的影响 | 第50-51页 |
3.4.2 积灰状态下入口风温对背压的影响 | 第51-52页 |
3.5 基于积灰特性的排汽量对背压的影响 | 第52-55页 |
3.5.1 清洁状态下排汽量对背压的影响 | 第52-54页 |
3.5.2 积灰状态下排汽量对背压的影响 | 第54-55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第4章 基于常模式模型的空冷凝汽器积灰监测 | 第56-73页 |
4.1 引言 | 第56页 |
4.2 神经网络及学习算法的基础 | 第56-60页 |
4.2.1 神经网络类型和模型结构 | 第57页 |
4.2.2 神经网络学习算法 | 第57-58页 |
4.2.3 神经网络结构和学习算法的选择 | 第58-60页 |
4.3 基于ELM的凝汽器压力常模式模型与积灰监测 | 第60-66页 |
4.3.1 基于ELM的凝汽器压力常模式模型建立 | 第60-61页 |
4.3.2 训练集和测试集构建 | 第61-62页 |
4.3.3 基于ELM的凝汽器压力常模式模型训练和预测 | 第62-63页 |
4.3.4 基于ELM的凝汽器压力常模式模型测试结果与分析 | 第63-64页 |
4.3.5 基于ELM常模式模型的凝汽器积灰程度系数监测 | 第64-66页 |
4.4 基于ERNN的凝汽器压力常模式模型与积灰监测 | 第66-70页 |
4.4.1 基于ERNN的凝汽器压力常模式模型建立 | 第66-67页 |
4.4.2 基于ERNN的凝汽器压力常模式模型训练和预测 | 第67-68页 |
4.4.3 基于ERNN的凝汽器压力常模式模型测试结果与分析 | 第68-69页 |
4.4.4 基于ERNN常模式模型的凝汽器积灰程度系数监测 | 第69-70页 |
4.5 直接空冷凝汽器积灰清洗指导 | 第70-72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72-73页 |
第5章 直接空冷机组经济背压和风机运行优化 | 第73-95页 |
5.1 引言 | 第73-74页 |
5.2 直接空冷机组经济背压的确定方法 | 第74-75页 |
5.2.1 直接空冷机组经济背压的定义 | 第74-75页 |
5.2.2 直接空冷机组经济背压的计算模型 | 第75页 |
5.3 直接空冷机组微增功特性研究 | 第75-80页 |
5.3.1 变背压下机组微增功计算方法 | 第76-78页 |
5.3.2 机组微增功特性计算分析 | 第78-79页 |
5.3.3 某电厂机组微增功特性计算分析 | 第79-80页 |
5.4 空冷岛风机集群运行耗功特性研究 | 第80-88页 |
5.4.1 单台风机耗功的计算方法和验证 | 第81-83页 |
5.4.2 风机集群运行对风机风量的影响 | 第83-86页 |
5.4.3 变背压下风机集群运行耗功特性 | 第86-88页 |
5.5 直接空冷机组经济背压计算分析 | 第88-94页 |
5.5.1 经济背压曲线的计算 | 第88-90页 |
5.5.2 环境温度对经济背压的影响 | 第90-92页 |
5.5.3 经济背压下风机运行方式 | 第92-93页 |
5.5.4 经济背压运行下的收益分析 | 第93-94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94-95页 |
结论 | 第95-97页 |
参考文献 | 第97-101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第101-103页 |
致谢 | 第10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