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7-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第12-25页 |
1 前言 | 第12-22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2页 |
1.2 我国牧草资源的分布、产量及其与畜牧业发展的供求关系 | 第12-14页 |
1.2.1 皇竹草的分布、特征及其开发利用前景 | 第13-14页 |
1.3 我国油菜秸秆资源的分布、利用现状及开发利用前景 | 第14-15页 |
1.4 粗饲料的加工调制方法与研究进展 | 第15-18页 |
1.4.1 常规青贮和添加剂青贮 | 第15-17页 |
1.4.2 微贮过程 | 第17-18页 |
1.5 微贮饲料的品质鉴定方法 | 第18-19页 |
1.5.1 感官评定 | 第18页 |
1.5.2 化学分析鉴定 | 第18-19页 |
1.6 微贮饲料的营养价值评定 | 第19-22页 |
1.6.1 粗饲料营养价值评定指标 | 第19-20页 |
1.6.2 营养价值评定方法 | 第20-22页 |
2 本试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2-23页 |
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23-25页 |
3.1 研究内容 | 第23-24页 |
3.1.1 油菜秸秆与皇竹草适宜混合微贮模式研究 | 第23页 |
3.1.2 油菜秸秆与皇竹草混合微贮料瘤胃动态降解参数的研究 | 第23-24页 |
3.1.3 油菜秸秆与皇竹草混合粗料对锦江黄牛体内营养物质消化率的研究 | 第24页 |
3.2 技术路线图 | 第24-25页 |
第二部分 试验研究 | 第25-49页 |
试验一 油菜秸秆与皇竹草适宜混合微贮模式初步研究 | 第25-33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5-27页 |
1.0 试验材料 | 第25页 |
1.1 试验设计 | 第25-26页 |
1.2 混合微贮的制作 | 第26页 |
1.3 微贮料品质评定 | 第26-27页 |
1.3.1 感官评定 | 第26页 |
1.3.2 实验室评定 | 第26-27页 |
1.4 数据统计处理 | 第27页 |
2.结果与分析 | 第27-29页 |
2.1 感官评定结果 | 第27页 |
2.2 实验室评定结果 | 第27-29页 |
3 讨论 | 第29-32页 |
3.1 不同组合对油菜秸秆与皇竹草混合微贮料感官品质的影响 | 第29-30页 |
3.2 不同组合对油菜秸秆与皇竹草混合微贮料pH值和DM含量的影响 | 第30页 |
3.3 不同组合对油菜秸秆与皇竹草混合微贮料CP、VBN和VBN/TN比值的影响 | 第30-31页 |
3.4 不同组合对油菜秸秆与皇竹草混合微贮料NDF、ADF和WSC含量的影响 | 第31-32页 |
4 小结 | 第32-33页 |
试验二 油菜秸秆与皇竹草混合微贮料瘤胃动态降解参数的研究 | 第33-45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3-35页 |
1.1 试验材料 | 第33页 |
1.2 实验动物及饲养管理 | 第33页 |
1.3 尼龙袋的制备 | 第33-34页 |
1.4 试验方法 | 第34页 |
1.5 样品处理及测定指标 | 第34页 |
1.6 有效降解率的计算 | 第34-35页 |
1.7 数据统计与处理 | 第35页 |
2 结果分析 | 第35-43页 |
2.1 干物质瘤胃降解率及降解参数 | 第35页 |
2.2 有机物瘤胃降解率 | 第35-36页 |
2.3 粗蛋白瘤胃降解率 | 第36页 |
2.4 中性洗涤纤维瘤胃降解率 | 第36页 |
2.5 酸性洗涤纤维瘤胃降解率 | 第36-43页 |
3 讨论 | 第43-44页 |
3.1 不同处理对混合微贮料营养物质在锦江黄牛瘤胃降解率的影响 | 第43页 |
3.2 不同处理对混合微贮营养物质在锦江黄牛瘤胃有效降解率的影响 | 第43-44页 |
4 小结 | 第44-45页 |
试验三 油菜秸秆与皇竹草混合微贮料体内营养物质消化率的研究 | 第45-49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5-47页 |
1.1 油菜秸秆与皇竹草混合微贮料的制作 | 第45页 |
1.2 试验动物及分组 | 第45-46页 |
1.3 粪样的收集及处理 | 第46页 |
1.4 测试指标与方法 | 第46页 |
1.5 数据处理和分析 | 第46-47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47页 |
3 讨论 | 第47-48页 |
4 小结 | 第48-49页 |
第三部分 论文总结 | 第49-50页 |
1 全文总结 | 第49页 |
2 本论文的不足及进一步研究方向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
简历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