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绪论 | 第13-23页 |
1.1 再生混凝土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3-14页 |
1.2 再生混凝土的研究进展 | 第14-16页 |
1.3 再生混凝土的研究成果 | 第16-18页 |
1.4 混凝土的裂缝研究现状 | 第18-20页 |
1.5 本文研究主要内容 | 第20-23页 |
2 再生骨料的特性与基本性能 | 第23-33页 |
2.1 再生骨料的特性 | 第23-28页 |
2.1.1 废弃混凝土的来源 | 第23-24页 |
2.1.2 废弃混凝土的加工工艺 | 第24-27页 |
2.1.3 再生骨料的形态 | 第27页 |
2.1.4 再生骨料的级配 | 第27-28页 |
2.2 再生骨料的基本性能 | 第28-31页 |
2.2.1 密度 | 第28-29页 |
2.2.2 吸水率 | 第29-30页 |
2.2.3 压碎指标 | 第30页 |
2.2.4 砂浆附着量 | 第30-31页 |
2.3 再生骨料的分级与检验 | 第31-32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3 基于界面参数的再生混凝土改性研究 | 第33-47页 |
3.1 再生混凝土细观结构 | 第33-37页 |
3.1.1 再生混凝土的细观组成 | 第33-35页 |
3.1.2 再生混凝土的界面特点 | 第35-37页 |
3.2 再生混凝土改性研究分析 | 第37-39页 |
3.2.1 改性再生混凝土 | 第37-38页 |
3.2.2 再生混凝土的改性方法 | 第38-39页 |
3.3 掺入乳化沥青的再生混凝土研究分析 | 第39-45页 |
3.3.1 乳化沥青 | 第39-41页 |
3.3.2 掺入乳化沥青的混凝土工作原理及作用 | 第41-44页 |
3.3.3 掺入乳化沥青对再生混凝土性能改善的机理分析 | 第44-45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5-47页 |
4 掺入乳化沥青的再生混凝土裂缝计算分析 | 第47-63页 |
4.1 混凝土梁的裂缝计算分析 | 第47-55页 |
4.1.1 裂缝及其控制 | 第47-48页 |
4.1.2 裂缝的出现、分布及开展过程 | 第48-49页 |
4.1.3 混凝土梁的裂缝计算公式 | 第49-55页 |
4.2 混凝土梁的挠度计算分析 | 第55-58页 |
4.2.1 变形控制的目的和要求 | 第55-56页 |
4.2.2 混凝土梁的挠度计算 | 第56-58页 |
4.3 乳化沥青再生混凝土梁裂缝和挠度计算分析 | 第58-61页 |
4.3.1 裂缝计算 | 第58-60页 |
4.3.2 挠度计算 | 第60-61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1-63页 |
5 掺入乳化沥青的再生混凝土裂缝数值模拟 | 第63-77页 |
5.1 ANSYS有限元简介 | 第63-64页 |
5.2 掺入乳化沥青的再生混凝土裂缝的有限元分析 | 第64-69页 |
5.2.1 有限元模型的选择 | 第64-65页 |
5.2.2 裂缝模型的选择 | 第65-66页 |
5.2.3 本构模型和破坏准则的选择 | 第66-69页 |
5.3 掺入乳化沥青的再生混凝土裂缝的数值模拟 | 第69-74页 |
5.3.1 参数取值 | 第69-70页 |
5.3.2 数值模型的建立 | 第70-72页 |
5.3.3 结果对比分析 | 第72-74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74-77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77-79页 |
6.1 结论 | 第77-78页 |
6.2 展望 | 第78-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5页 |
致谢 | 第85-86页 |
作者简介 | 第86-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