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矿业工程论文--矿山开采论文--煤矿开采论文--煤矿开采设计论文

浅埋煤层大采高综采面区段煤柱宽度优化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1 绪论第8-16页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第8页
        1.1.1 选题背景第8页
        1.1.2 研究意义第8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8-14页
        1.2.1 浅埋煤层大采高区段煤柱强度理论研究现状第8-10页
        1.2.2 浅埋煤层大采高区段煤柱宽度留设研究现状第10-13页
        1.2.3 三轴压缩试验及声发射试验研究现状第13-14页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第14-16页
        1.3.1 主要研究内容第14-15页
        1.3.2 技术路线第15-16页
2 浅埋煤层大采高综采面区段煤柱影响因素及室内试验第16-27页
    2.1 区段煤柱稳定性评价指标及关键因素第16-17页
        2.1.1 区段煤柱稳定性评价指标第16页
        2.1.2 区段煤柱留设宽度的主要影响因素第16-17页
    2.2 室内煤岩物理力学试验第17-25页
        2.2.1 试验目的第17页
        2.2.2 试样制备及试验设备第17-18页
        2.2.3 煤样常规三轴压缩试验第18-21页
        2.2.4 煤样三轴压缩破坏的声发射特征第21-25页
    2.3 本章小结第25-27页
3 14204综采工作面区段煤柱现场观测研究第27-40页
    3.1 工程概况第27-28页
        3.1.1 工作面布置及开采方法第27页
        3.1.2 工作面水文地质条件第27-28页
    3.2 14204 综采工作面区段煤柱变性规律现场实测第28-39页
        3.2.1 监测方案第28-31页
        3.2.2 监测项目第31页
        3.2.3 顺槽收敛监测结果分析第31-33页
        3.2.4 煤柱松动圈窥视结果分析第33-36页
        3.2.5 顶板离层数据监测及分析第36-37页
        3.2.6 煤柱应力监测结果分析第37-39页
    3.3 本章小结第39-40页
4 浅埋煤层大采高工作面区段煤柱合理宽度理论分析第40-48页
    4.1 区段煤柱留设的基本准则第40页
    4.2 区段煤柱受力状态分析第40-41页
        4.2.1 区段煤柱一侧采空第40-41页
        4.2.2 区段煤柱两侧采空第41页
    4.3 区段煤柱计算模型的建立及求解第41-46页
        4.3.1 塑性区模型的建立及求解第42-44页
        4.3.2 弹性核区模型的建立及求解第44-46页
    4.4 煤柱宽度的求解第46页
    4.5 本章小结第46-48页
5 浅埋煤层大采高工作面区段煤柱数值模拟第48-62页
    5.1 FLAC数值模拟软件简介第48页
    5.2 工作面顺槽区段煤柱合理尺寸FLAC模型建立第48-50页
        5.2.1 模拟工况第48页
        5.2.2 边界条件第48-49页
        5.2.3 模型的建立第49页
        5.2.4 计算参数确定第49-50页
    5.3 工作面顺槽区段煤柱合理尺寸模拟结果分析第50-57页
        5.3.1 区段煤柱宽度对塑性区变化特征影响分析第50-53页
        5.3.2 区段煤柱宽度对竖向应力变化规律影响分析第53-55页
        5.3.3 区段煤柱宽度对水平应力变化规律影响分析第55-57页
        5.3.4 区段煤柱宽度对顺槽变形影响分析第57页
    5.4 煤柱优化效果评价第57-61页
        5.4.1 优化后顺槽变形监测结果分析第58-59页
        5.4.2 优化后区段煤柱应力检测结果分析第59-61页
    5.5 本章小结第61-62页
6 结论与展望第62-64页
    6.1 结论第62-63页
    6.2 展望第63-64页
致谢第64-65页
参考文献第65-70页
附录第70页

论文共7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西湾露天矿边坡变形监测与参数优化研究
下一篇:房柱式采空区残留煤柱对下煤层开采矿压显现规律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