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5页 |
·课题背景、课题研究目的和意义及课题研究内容 | 第9-10页 |
·课题背景 | 第9页 |
·课题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9-10页 |
·课题研究内容 | 第10页 |
·硫酸盐还原工艺的研究现状 | 第10-15页 |
·生物膜法工艺 | 第10-11页 |
·单相厌氧工艺及改进工艺 | 第11-12页 |
·硫酸盐还原与硫化物化学氧化联用工艺 | 第12-13页 |
·两相厌氧工艺 | 第13页 |
·两相厌氧与硫化物生物氧化联用工艺 | 第13-15页 |
第2章 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15-21页 |
·两相厌氧处理机理 | 第15-16页 |
·厌氧生物处理中相分离的微生物学意义 | 第16页 |
·ABR(厌氧折流板反应器)的工作原理及特点 | 第16-18页 |
·高硫酸盐有机废水的厌氧生物处理 | 第18-21页 |
第3章 ABR_1+絮凝沉淀+ABR_2+A/O处理高硫酸盐有机废水的生产性研究 | 第21-47页 |
·工程概况 | 第21-23页 |
·水量与进水水质 | 第21-22页 |
·进水水质特点及处理要求 | 第22-23页 |
·工艺流程及说明 | 第23-24页 |
·工艺特点 | 第23-24页 |
·主要构筑物及设备 | 第24-28页 |
·监测项目及分析方法 | 第28-29页 |
·ABR_1反应器的启动、运行效果及影响因素 | 第29-33页 |
·ABR_1反应器的启动 | 第29页 |
·负荷运行期间ABR_1反应器的运行情况 | 第29-31页 |
·ABR_1反应器影响因素 | 第31-33页 |
·FeCl_2脱硫系统运行情况 | 第33-35页 |
·FeCl_2投加量的确定 | 第33页 |
·PAC和PAM投加量的确定 | 第33-34页 |
·硫化物去除效果 | 第34-35页 |
·ABR_2反应器的启动、运行效果及影响因素 | 第35-41页 |
·ABR_2反应器的启动及运行效果 | 第35-36页 |
·温度对ABR_1反应器MPB的影响 | 第36-37页 |
·ABR_2污泥颗粒颗粒化分析 | 第37-39页 |
·ABR的动力学模型 | 第39-41页 |
·A/O启动及运行效果 | 第41-43页 |
·A/O启动及运行效果 | 第41页 |
·MLSS的确定 | 第41-42页 |
·运行效果分析图 | 第42-43页 |
·工程效益分析 | 第43-46页 |
·工程费用 | 第43-44页 |
·运行费用与技术经济分析 | 第44-46页 |
·工程效益 | 第46页 |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第4章 结论与建议 | 第47-48页 |
·结论 | 第47页 |
·建议 | 第47-48页 |
致谢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2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