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TE系统干扰协调方案的实现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专用术语注释表 | 第8-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4页 |
1.1 LTE系统的形成和演进 | 第10页 |
1.2 干扰协调方案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和章节安排 | 第12-14页 |
第二章 LTE系统干扰协调技术 | 第14-25页 |
2.1 干扰协调技术的简介 | 第14-15页 |
2.1.1 干扰协调技术 | 第14页 |
2.1.2 干扰协调方案的分类 | 第14-15页 |
2.2 传统频域小区间干扰协调方案 | 第15-21页 |
2.2.1 部分频率复用 | 第15-16页 |
2.2.2 软频率复用 | 第16-17页 |
2.2.3 软部分频率复用 | 第17-18页 |
2.2.4 增量型频率复用 | 第18-19页 |
2.2.5 增量型部分频率复用 | 第19-20页 |
2.2.6 负载预知的动态频谱分配 | 第20-21页 |
2.3 传统时域干扰调方案 | 第21-24页 |
2.3.1 空白子帧低功率发送 | 第21-23页 |
2.3.2 增强型空白子帧控制干扰 | 第23页 |
2.3.3 自适应时分复用 | 第23-24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第三章 LTE系统级仿真平台设计与实现 | 第25-40页 |
3.1 系统链路模型 | 第25页 |
3.2 信道模型 | 第25-28页 |
3.2.1 信道模型中的参数和假设 | 第26-27页 |
3.2.2 操作场景 | 第27-28页 |
3.3 仿真平台中的关键技术 | 第28-37页 |
3.3.1 用户分布 | 第28-30页 |
3.3.2 天线类型 | 第30页 |
3.3.3 无线传播模型 | 第30-31页 |
3.3.4 基本资源的分配方法 | 第31-32页 |
3.3.5 无线帧结构 | 第32-33页 |
3.3.6 下行调度 | 第33-34页 |
3.3.7 上行调度 | 第34-35页 |
3.3.8 下行干扰模型 | 第35-36页 |
3.3.9 上行干扰模型 | 第36-37页 |
3.4 系统仿真程序流程 | 第37-39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四章 时分复用干扰协调方案的实现 | 第40-49页 |
4.1 系统模型及性能指标 | 第40-43页 |
4.1.1 系统模型 | 第40页 |
4.1.2 性能指标 | 第40-43页 |
4.2 FTR方案的概述 | 第43-44页 |
4.2.1 FTR方案 | 第43页 |
4.2.2 FTR方案的具体调度 | 第43-44页 |
4.3 FTR方案的系统仿真结果 | 第44-48页 |
4.3.1 小区随负载度的性能变化 | 第45-47页 |
4.3.2 小区随用户个数的性能变化 | 第47-48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第五章 LTE系统下行链路改进干扰协调方案的实现 | 第49-59页 |
5.1 EFTR-DL方案的概述 | 第49-51页 |
5.2 EFTR-DL方案的详述 | 第51-54页 |
5.2.1 用户分组 | 第51-52页 |
5.2.2 EFTR-DL的时域资源划分 | 第52-53页 |
5.2.3 EFTR-DL的用户调度 | 第53-54页 |
5.3 EFTR-DL方案系统级仿真结果 | 第54-58页 |
5.3.1 参数配置 | 第54-55页 |
5.3.2 仿真结果的分析 | 第55-58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第六章 LTE系统上行链路改进干扰协调方案的实现 | 第59-70页 |
6.1 EFTR-UL方案的概述 | 第59-61页 |
6.2 EFTR-UL方案的详述 | 第61-63页 |
6.2.1 用户分组 | 第62页 |
6.2.2 EFTR-UL的时域资源划分 | 第62-63页 |
6.2.3 EFTR-UL的用户调度 | 第63页 |
6.3 EFTR-UL方案系统级仿真结果 | 第63-69页 |
6.3.1 参数配置 | 第63-64页 |
6.3.2 仿真结果的分析 | 第64-69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第七章 总结和展望 | 第70-72页 |
7.1 本文总结 | 第70页 |
7.2 研究展望 | 第70-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4页 |
附录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撰写的论文 | 第74-75页 |
附录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 第75-76页 |
致谢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