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0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1.2 流体模拟基础 | 第10-11页 |
1.3 图形学中的流体研究 | 第11-18页 |
1.3.1 欧拉方法和拉格朗日方法 | 第12-13页 |
1.3.2 自由界面流 | 第13-17页 |
1.3.3 气液两相流 | 第17-18页 |
1.3.4 其他方法 | 第18页 |
1.4 本文工作 | 第18-20页 |
第二章 格子 Boltzmann 方法简介 | 第20-28页 |
2.1 概述 | 第20页 |
2.2 LBM发展历史 | 第20-21页 |
2.3 LBM算法简介 | 第21-27页 |
2.3.1 DnQb格子 | 第21-22页 |
2.3.2 格子Boltzmann方程 | 第22-24页 |
2.3.3 边界条件 | 第24-25页 |
2.3.4 多松弛时间碰撞模型 | 第25-27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三章 基于格子Boltzmann方法的多相流模拟框架 | 第28-39页 |
3.1 概述 | 第28页 |
3.2 两相LBM模型相关研究 | 第28-30页 |
3.3 基于Mean-field的两相LBM模型 | 第30-34页 |
3.4 改进的McCracken模型 | 第34-38页 |
3.4.1 粘度的插值算法 | 第34-35页 |
3.4.2 合理限制密度的变化范围 | 第35-36页 |
3.4.3 使用改进的压强表达形式 | 第36-37页 |
3.4.4 使用迎风格式 | 第37-38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四章 用于格子Boltzmann方法的湍流模型 | 第39-50页 |
4.1 概述 | 第39-40页 |
4.2 湍流建模算法背景 | 第40-42页 |
4.3 动态Smagorinsky湍流模型简介 | 第42-45页 |
4.3.1 静态参数的Smagorinsky模型 | 第42-43页 |
4.3.2 动态参数的建立过程 | 第43-45页 |
4.4 用于TP-LBM的动态Smagorinsky湍流模型 | 第45-49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五章 多种气液混合流体现象的模拟 | 第50-65页 |
5.1 概述 | 第50页 |
5.2 实验平台搭建 | 第50-53页 |
5.2.1 硬件平台情况 | 第50页 |
5.2.2 系统参数设置 | 第50-52页 |
5.2.3 初始条件设置 | 第52-53页 |
5.2.4 渲染方式 | 第53页 |
5.3 实验结果展示 | 第53-64页 |
5.3.1 自由表面流 | 第54-59页 |
5.3.2 气泡上升运动 | 第59-62页 |
5.3.3 表面张力流 | 第62-64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总结与展望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72-73页 |
致谢 | 第73-74页 |
附件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