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绪论 | 第16-36页 |
第一节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 第16页 |
第二节 选题的研究现状 | 第16-33页 |
一、第一阶段,“司法规律”概念的广泛使用 | 第17-20页 |
二、第二阶段,对“司法规律”具体内容的广泛探讨 | 第20-30页 |
三、第三阶段,从认识论层面重新研究“司法规律” | 第30-32页 |
四、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对具体规律的研究以及规律意识的深入 | 第32-33页 |
第三节 论文的基本框架 | 第33-34页 |
第四节 研究方法 | 第34-36页 |
第一章 司法规律的认识方法 | 第36-52页 |
第一节 作为问题的“司法规律” | 第36-40页 |
一、作为真问题的“司法规律” | 第37-38页 |
二、作为新问题的“司法规律” | 第38-39页 |
三、作为大问题的“司法规律” | 第39页 |
四、作为小问题的“司法规律” | 第39-40页 |
第二节 司法规律与相似、相关概念的区别 | 第40-46页 |
一、司法规律与司法的本质 | 第40-42页 |
二、司法规律与司法的特征 | 第42-43页 |
三、司法规律与司法的价值 | 第43-45页 |
四、司法规律与司法的原则 | 第45-46页 |
第三节 司法规律的体系和结构 | 第46-49页 |
一、司法规律的体系性 | 第46-48页 |
二、司法规律的体系 | 第48-49页 |
第四节 司法规律与“中国特色”的关系 | 第49-52页 |
第二章 司法规律的定义 | 第52-66页 |
第一节 “司法”的界定 | 第52-58页 |
一、对“司法”的不同观点概述 | 第54-56页 |
二、本文对“司法”的使用方式 | 第56-58页 |
第二节 “规律”的理解 | 第58-62页 |
一、规律的一般特征 | 第58页 |
二、社会规律与自然规律的区分 | 第58-60页 |
三、社会规律的特点 | 第60-62页 |
第三节 “司法规律”的界定 | 第62-66页 |
一、司法规律的所指 | 第62-63页 |
二、司法规律的范围 | 第63-64页 |
三、司法规律的表达 | 第64-66页 |
第三章 司法规律的属性和效用 | 第66-78页 |
第一节 司法规律的政治属性与政治效用 | 第67-72页 |
一、司法规律的政治属性 | 第67-70页 |
二、司法规律的政治效用 | 第70-72页 |
第二节 司法规律的学理属性与学理效用 | 第72-78页 |
一、司法规律的学理属性 | 第72-74页 |
二、司法规律的学理效用 | 第74-78页 |
第四章 司法权独立运行规律 | 第78-104页 |
第一节 司法权独立运行规律的含义 | 第78-85页 |
一、司法权独立的三个层面 | 第79-83页 |
二、司法权独立与司法权受制的统一 | 第83-85页 |
第二节 当前司法独立问题的泛政治化及其历史成因 | 第85-92页 |
一、泛政治化现状 | 第87-89页 |
二、泛政治化的历史成因 | 第89-92页 |
第三节 对司法独立问题的多样认识 | 第92-97页 |
一、多样化的“独立”标准 | 第92-93页 |
二、多样化的“独立”内涵 | 第93-94页 |
三、多样化的“司法”理解 | 第94-97页 |
第四节 司法权独立运行规律较西方“司法独立”的理论优势 | 第97-104页 |
一、司法权独立运行规律具有截然不同的理论逻辑 | 第97-100页 |
二、司法权独立运行规律是马克思主义在司法领域的坚持和运用 | 第100-104页 |
第五章 依法司法规律与公正司法规律 | 第104-116页 |
第一节 依法司法规律 | 第104-109页 |
一、依法司法规律的内涵 | 第104-106页 |
二、依法司法规律在我国的体现 | 第106-107页 |
三、遵循依法司法规律的几个重要方面 | 第107-109页 |
第二节 公正司法规律 | 第109-113页 |
一、公正司法规律的内涵 | 第109-111页 |
二、公正司法规律的发展 | 第111-113页 |
第三节 依法司法规律与公正司法规律的紧密联系 | 第113-116页 |
一、依法司法和公正司法都以司法权独立运行为前提 | 第113页 |
二、依法司法和公正司法都以法律制度的建设为基础 | 第113-114页 |
三、依法司法是实现公正司法的路径和保障 | 第114-116页 |
结论 | 第116-120页 |
参考文献 | 第120-134页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发表的研究成果 | 第134-135页 |
后记 | 第135-13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