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3-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1 绪论 | 第9-19页 |
| 1.1 非线性光学 | 第9页 |
| 1.2 非线性光学材料 | 第9-11页 |
| 1.3 第一超极化率 | 第11页 |
| 1.4 理论基础 | 第11-17页 |
| 1.4.1 分子轨道理论 | 第12-14页 |
| 1.4.1.1 闭壳层分子的HFR方程 | 第12-13页 |
| 1.4.1.2 开壳层分子的HFR方程 | 第13-14页 |
| 1.4.2 电子相关问题 | 第14-17页 |
| 1.4.2.1 电子相关能 | 第14页 |
| 1.4.2.2 组态相互作用 | 第14-15页 |
| 1.4.2.3 微扰理论方法 | 第15-17页 |
| 1.4.3 密度泛函理论 | 第17页 |
| 1.5 本论文研究内容及意义 | 第17-19页 |
| 2 计算方法 | 第19-21页 |
| 3 给-受体取代共轭多烯D─(CH=CH)_n─A的NLO性质及协同推拉依赖性 | 第21-33页 |
| 3.1 引言 | 第21-22页 |
| 3.2 计算细节 | 第22-23页 |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23-32页 |
| 3.3.1 优化的共轭多烯推拉体系电子结构 | 第23-25页 |
| 3.3.2 非线性光学性质 | 第25-32页 |
| 3.4 小结 | 第32-33页 |
| 4 硼原子掺杂取代的超短碳纳米管的静态第一超极化率的理论研究 | 第33-41页 |
| 4.1 引言 | 第33页 |
| 4.2 计算细节 | 第33-35页 |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35-40页 |
| 4.3.1 几何结构 | 第35-37页 |
| 4.3.2 静态极化率和第一超极化率 | 第37-40页 |
| 4.4 小结 | 第40-41页 |
| 5 第一性原理研究额外电子掺杂的铝氮纳米管的非线性光学性质 | 第41-53页 |
| 5.1 引言 | 第41-42页 |
| 5.2 计算细节 | 第42-44页 |
| 5.3 结果与讨论 | 第44-51页 |
| 5.3.1 几何结构 | 第44-46页 |
| 5.3.2 电子性质 | 第46-49页 |
| 5.3.3 第一超极化率 | 第49-51页 |
| 5.4 小结 | 第51-53页 |
| 6 碱金属掺杂C_(20)F_(18)(NH)_2C_(20)H_(18)的非线性光学性质的理论研究 | 第53-63页 |
| 6.1 引言 | 第53-54页 |
| 6.2 计算细节 | 第54-55页 |
| 6.3 结果与讨论 | 第55-61页 |
| 6.3.1 几何结构 | 第55-57页 |
| 6.3.2 电子性质 | 第57-59页 |
| 6.3.3 第一超极化率 | 第59-61页 |
| 6.4 小结 | 第61-63页 |
| 7 全文总结 | 第63-65页 |
| 参考文献 | 第65-77页 |
| 致谢 | 第77-79页 |
| 作者简介 | 第79-81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1-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