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物理化学(理论化学)、化学物理学论文

钒酸铋基光阳极材料的制备及其光电化学分解水性能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一章 前言第8-23页
    1.1 引言第8-9页
    1.2 光电化学水分解第9-12页
        1.2.1 光电化学的起源第9页
        1.2.2 光电化学水分解原理第9-12页
    1.3 半导体光电极的研究现状第12-14页
    1.4 钒酸铋的研究现状第14-21页
        1.4.1 钒酸铋的晶体结构第14-15页
        1.4.2 钒酸铋一般的制备方法第15-16页
        1.4.3 钒酸铋的改性第16-21页
    1.5 本文的研究思路第21-22页
        1.5.1 g-C_3N_4修饰Mo掺杂的BiVO_4光阳极增强其太阳光分解水性能研究第21页
        1.5.2 PANI作为一种新型的空穴传输材料显著提高了BiVO_4光阳极的太阳光分解水性能研究第21-22页
    1.6 本文的研究意义第22-23页
第二章 实验部分第23-25页
    2.1 化学试剂第23-24页
    2.2 实验仪器第24-25页
第三章 g-C_3N_4修饰Mo掺杂的BiVO_4光阳极增强其太阳光分解水性能第25-50页
    3.1 引言第25-27页
    3.2 实验部分第27-31页
        3.2.1 BiOI电极的电沉积第27-28页
        3.2.2 Mo:BiVO_4电极的制备第28页
        3.2.3 g-C_3N_4分散液的制备第28-29页
        3.2.4 g-C_3N_4/Mo:BiVO_4电极的制备第29-30页
        3.2.5 光电化学性能测试第30页
        3.2.6 材料表征及其结构分析第30-31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31-48页
        3.3.1 Mo:BiVO_4电极的表征及分析第31-33页
        3.3.2 g-C_3N_4/Mo:BiVO_4电极的表征及分析第33-48页
        3.3.3 CMB光阳极PEC分解水机理第48页
    3.4 本章小结第48-50页
第四章 PANI作为一种新型的空穴传输材料显著提高了BiVO_4光阳极的太阳光分解水性能第50-75页
    4.1 引言第50-52页
    4.2 实验部分第52-55页
        4.2.1 BiOI电极的电沉积第52页
        4.2.2 BiVO_4电极的制备第52页
        4.2.3 PANI光电沉积在BiVO_4电极上第52-53页
        4.2.4 NiOOH光电沉积在PANI/BiVO_4电极上第53页
        4.2.5 光电化学性能测试第53-54页
        4.2.6 材料表征及其结构分析第54-55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55-73页
        4.3.1 PANI/BiVO_4电极的表征及性能分析第55-58页
        4.3.2 NPB电极的表征及性能分析第58-73页
        4.3.3 NPB光阳极PEC分解水机理第73页
    4.4 本章小结第73-75页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第75-77页
    5.1 总结第75-76页
    5.2 展望第76-77页
参考文献第77-90页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第90-91页
致谢第91页

论文共9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Ni催化苯并环丁烯酮C-C键活化反应以及Ag2O催化硝基烯烃和三氟重氮乙烷合成吡唑的理论研究
下一篇:过渡金属金催化炔烃氮化作用及铱催化芳烃C-C键活化的机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