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水隧道的地震响应及减震措施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绪论 | 第14-22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4-15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21页 |
1.2.1 隧道及地下结构的抗震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1.2.2 隧道及地下结构的减震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1.2.3 隧道及地下结构抗减震研究方法 | 第17-20页 |
1.2.4 流体与固体耦合运动研究现状 | 第20-21页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1-22页 |
2 输水隧道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22-30页 |
2.1 单元的选取 | 第22-23页 |
2.2 人工边界条件的选取 | 第23-25页 |
2.3 阻尼的选择 | 第25-26页 |
2.4 地震波的选取及输入 | 第26-27页 |
2.5 土体本构模型的选取 | 第27-28页 |
2.6 流固耦合的设置方式 | 第28-30页 |
3 输水隧道地震响应分析 | 第30-41页 |
3.1 有限元计算模型 | 第30-31页 |
3.2 位移分析 | 第31页 |
3.3 加速度分析 | 第31-33页 |
3.4 主应力分析 | 第33-36页 |
3.5 径向应力和环向应力分析 | 第36-39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39-41页 |
4 影响输水隧道地震响应的因素研究 | 第41-60页 |
4.1 隧中内水对输水隧道地震响应的影响 | 第41-46页 |
4.1.1 位移分析 | 第41-42页 |
4.1.2 加速度分析 | 第42-44页 |
4.1.3 主应力分析 | 第44-46页 |
4.2 不同围岩条件对输水隧道地震响应的影响 | 第46-53页 |
4.2.1 位移分析 | 第46-48页 |
4.2.2 加速度分析 | 第48-50页 |
4.2.3 主应力分析 | 第50-53页 |
4.3 混凝土材料对输水隧道地震响应的影响 | 第53-58页 |
4.3.1 位移分析 | 第54-55页 |
4.3.2 加速度分析 | 第55-56页 |
4.3.3 主应力分析 | 第56-58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8-60页 |
5 输水隧道减震措施研究 | 第60-82页 |
5.1 输水隧道减震措施概述 | 第60-62页 |
5.1.1 改变隧道结构的性能 | 第60-61页 |
5.1.2 隧道结构的减震 | 第61-62页 |
5.2 满水隧道的减震效果研究 | 第62-68页 |
5.2.1 满水隧道减震计算模型 | 第62-63页 |
5.2.2 位移分析 | 第63-64页 |
5.2.3 加速度分析 | 第64-65页 |
5.2.4 主应力分析 | 第65-68页 |
5.3 空隧的减震效果研究 | 第68-74页 |
5.3.1 空隧减震计算模型 | 第68页 |
5.3.2 位移分析 | 第68-70页 |
5.3.3 加速度分析 | 第70-71页 |
5.3.4 主应力分析 | 第71-74页 |
5.4 影响减震层减震效果的因素研究 | 第74-80页 |
5.4.1 减震层厚度的影响 | 第74-76页 |
5.4.2 减震层刚度的影响 | 第76-80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80-82页 |
结论 | 第82-84页 |
参考文献 | 第84-90页 |
致谢 | 第90-91页 |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第91-92页 |